截止2020年底,北京轨道交通运营线路24条,运营里程727公里,日均客流量超过千万,预计到2021年底运营里程将近800公里。在这样的超大城市地铁网络里,京投公司所属路网公司一直在默默地付出,守护票务系统安全运行,保证每名乘客顺利进出站及票款安全。历经11年,北京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从清分清算起步,到互联网票务,逐渐向生产一线延伸,已成为管控范围、管控深度和管控能力最强的专业实力。这也使得路网公司在建设、运营和更新改造等票务服务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已经处于不可替代的核心位置。

    创造建设奇迹    一次开通8条线路自动售检票

    2008年奥运开幕前,北京轨道交通8条线路的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系统)必须要开通运营。这项工作涉及3家建设主体、6家集成商和20余家设备厂商,情况极其复杂,形势也极为严峻。

    当时为了实现全路网一票互通/一卡互通,制定了票卡处理规则和线路中心与清分清算中心的数据接口及对账接口规则,其他规范还是缺失状态。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路网公司靠组织和协调,一次开通8条线路自动售检票系统,创造了建设奇迹。

    把住重点关口    建设自动售检票系统检测中心

    系统虽然顺利开通,但只是保证各线路互联互通,其他标准还严重缺失,甚至不同线路的设备功能都不一样。

    2009年开始,北京轨道交通开始编制软件规范。软件规范最初由建设公司主导,组织3家集成商编制了《AFC系统设计与实施导则》。因为技术及管理等方面原因,2010年起《导则》编制工作转由路网公司负责,同时标准票卡处理单元和MLC建设的技术管控也由路网公司负责。

    北京轨道交通2010年开通的5条新线首次实施《导则》,路网公司负责《导则》宣贯、澄清、修订。软件与《导则》的对标测试、MLC系统的技术设计、TPU的技术管理,对新线的开通发挥了重要作用。从那时起路网公司在AFC专业具有一定权威性。

    2010年伴随新线开通,路网公司启动AFC检测中心建设。检测设备都是专业定制,路网公司自主设计全套的检测案例,研发检测机具20余个,2012年建成国内第一个AFC检测中心,在国内首先开展成系统的质量监管测试,把好准入关、生产制造关、现场安装关、运营设备质量关,通过检测保证标准落地,同时打破厂商的技术壁垒。随后,AFC检测中心开展互换检测,要求所有模块和整机设备必须达到不同厂商互换的要求,彻底打破厂商对线路设备的产品垄断,实现了票卡发售模块等跨线路集中采购,单模块采购成本下降30%。目前AFC检测实验室送检厂家累计25家,送检样品达到140台(套)。

    三年自主研发    全线售检票软件实现统一

    标准制定了,检测也跟上了,在新线开通过程中,系统设备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软件实际还是在黑盒子状态下进行控制,里边什么样大家都不清楚。2014年票制票价改革给了北京轨道交通沉痛教训,当时有国内外12家厂商软件要改造,改造进度严重受到厂商的制约。

    2015年路网公司开始自主研发软件,经过三年夜以继日的开发,解决了不同时期、不同厂商、不同硬件配置的关键问题,2017年实现了全网软件的统一,北京轨道交通最终掌控了AFC系统全部的软件和硬件的核心技术。软件统一后,北京轨道交通真正做到了能快速响应人民群众、政府和企业管理的需求。

    创建北京模式    票务系统全方面主动作为

    经过11年发展,路网公司形成了自主研发、自力更生、全面掌控的技术管控模式。做到自主掌控标准、软件和硬件标准化研发及对外部输入产品的质量控制,使北京轨道交通由各运营企业各行其是,转向同厅指挥、信息共享、集中管控的网络化运行模式;由轨道交通为主、乘客被动接受,转向以乘客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模式;由值表维护、被动触发的故障修理,转向实时监视、及时主动处置的故障修理的维修模式,共同形成了轨道交通票务系统的“北京模式”。

    北京轨道交通票务系统11年的发展历程,反复验证了一个问题,要想把公共基础服务做好,不能单纯依赖厂商。因此,掌控技术标准、软件自主研发、硬件自主设计是“北京模式”的基础,厂商要提供符合我们的标准、能够运行我们的软件、按照我们设计进行制造、质量通过我们检测的产品和服务。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路网公司才真正取得了AFC专业的话语权,从2017年开始实现了用非常低的代价快速提升票务服务质量。2014年改票制票价软件投入3亿元,而近三年来路网公司实现了相当于2014年票改13倍的功能升级,花费则不到当年投入的一半。

    2017年路网公司建设了国内唯一的AFC系统监视中心,从投入运营开始,以网络化管理为目标,逐步取得了运营管理规则话语权、网络化管理权和技术管理权等核心话语权。集中管控的网络化运营模式,本质上解决了生产作业与技术发展的有效协同,在票制票价改革、互联网票务服务、全国一卡通互联互通等创新发展过程中,都发挥了关键作用。自主可控的技术管控模式结合集中管控的运行模式,共同成为AFC系统“北京模式”最强的两个支撑点。

    长期以来轨道交通的票务服务是“我们提供什么,乘客被动接受什么”,乘客常常对我们的服务不满意。控制住技术和业务管理后,路网公司推出定制化、新型细分化服务模式,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先后推出线上订票线下取票、二维码过闸、电子定期票、空轨联运票、非现金支付、区段定期计次票、商务车厢票、电子单程票、一码通乘公交地铁、市郊铁路与城轨互联互通等新型票务服务,并实现了与上海、广州、天津、重庆、呼和浩特等城市的异地二维码互联互通。服务细分化模式的建立,使票务服务产品设计更加关注乘客诉求,真正形成“安全+服务”双轮驱动。

    AFC系统现在一共有16000余台套设备直接面向乘客,每天只有200人在维修维护这么庞大的系统。只有建设新型维修模式才能保证票务服务的可靠与持续。北京轨道交通实现了所有设备的全状态采集,能够主动发现故障并及时处置。无人化、常态化、健康性检查保证系统处于安全状态,扭转了依靠现场报修疲于奔命的状态。新型维修模式的建立,为大规模系统设备的维修维护趟出了一条新路。

    直面新的技术    票务系统智慧化转型在路上

    随着新时代无感支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在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大背景下,路网公司票务系统团队直面新需求和新技术的挑战,正在开展轨道交通AFC系统设备智慧化转型的研究。

    未来AFC系统需要满足乘客的生物识别、电子身份证、手机NFC乘车等需求。路网公司研究利用AFC系统云技术,通过迭代开发,实现系统设备自动识别服务规则并提供相应服务;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对AFC系统运营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对运营时段设备的运行进行自动管理,使AFC系统达到经济科学的运转效率;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对AFC系统运营数据和运行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每座车站当前时段的客流特点,精准计算出运营时段内每站每类型设备提供服务的数量,当设备故障时,合理分配设备维修时间,以提高维修效率,并降低维修成本。

    路网公司票务系统团队积极开展智慧化转型研究,在需求分析、顶层设计、系统架构、功能开发等方面不断应用数字原生、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使AFC系统在智能运行、智能维修、智能应急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