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热力工作人员检查供热系统                                     ■记者 董一鸣/摄

        11月6日,一场暴雪突降北京城。作为本市最大的集中供热企业,京能集团所属北京热力集团比往年提前9天“热身”,全面完成供热系统调试,正式投入到新一年供暖季。

        管网提前热起来

        11月6日,朝阳门供热服务中心十字坡服务站,监控系统显示二次水的温度为40摄氏度。“服务站已做好准备,一旦气温降低,温度随时能升起来。”朝阳门供热服务中心主任刘冠春介绍。

        朝阳门供热服务中心组建于2015年,中心下辖青年湖、民安、甘雨、十字坡4个服务站,供热总面积948万平方米,包括热力站、锅炉房217座,热力用户4.6万余户。服务中心辖区内老旧小区多,很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存在设备老化现象,尤其在供热初期容易引起跑冒滴漏、放气不彻底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服务站每年都给设备调试留足充裕时间,解决的时间段都尽量前移,给正式供暖做更充分准备。今年服务中心已于10月28日开始进行供热系统调试,供热启动工作比往年提前了9天。

        夏季供热管网常态化进行满水保养,每月定期启动循环泵冷态运行。从上个月28日开始,站内的设备就开始热运行。设备启动后,工作人员将供水阀门打开,让水进入到热力站,然后在设备自动控制系统上设置好参数,系统缓慢运行、缓慢升温,让管网逐步热起来。

        从打压试水开始,用户关于跑冒滴漏的报修就多了起来,服务站也进入了连轴转状态。“我们站内每个工作人员都身兼数职,24小时备勤,应对用户报修需求。”刘冠春说。

        供热人员24小时备勤

        得益于供热管网提前运行,这几天,位于东直门外大街的十字坡东里小区的暖气片已经有了热乎气儿。上午10点多,十字坡服务站维修班班长张海龙完成了站内工作,开始了小区巡检。

        张海龙熟门熟路地来到一个热力井前,拿出钩子,掀开井盖,打开防坠网,开始检查。近2米深的小室里,供水与回水两条管道从中央穿过,让原本就不大的空间更显局促。只见张海龙猫着腰听听有没有噪音和异响,又仔细检查阀门和压力表运行参数,还查看了有没有腐蚀、漏水现象。

        “其实井里配备了流量限制器,可以设定所需流量以及供水温度,让设备实现自动运行,可我们还是会每周至少检查一次,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张海龙说。

        十字坡东里小区建于1979年。4年前,刚接管小区时,张海龙发现因为年头太长,小区热力管线的资料早已丢失,这意味着管线走向,闸井分布这些都无从考证。“没有办法,都是靠一点点儿爬出来。”张海龙笑着说。4年的时间里,整个小区他几乎爬了个遍,管线设备早已形成一张无形的图纸刻在他记忆里。

        今年,负责周边四个小区的张海龙更加忙碌了,24小时值守在供热一线。凡是与“热”有关的事,他都“包圆”了,包括工单报修、设备和管线与运维,甚至还包括供热收费。让他感到高兴的是,经过近几年的“冬病夏治”,老旧小区的供热难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今年可以暖暖和和过冬了。

        科学调度保证热力供应

        今年以来,北京热力集团全力做好供热厂、一次二次管网、热力站和户内相关供热设施设备的消隐改造,完成大中小修供热设施设备改造6万余项,进一步提升了供热保障能力。为确保供暖季期间安全稳定供热,北京热力集团还制定了多套供热运行方案以及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保障方案等,经过多年深入探索和实践积累,建立了以地理信息、水力计算、模拟仿真、自动控制、专家决策、一站一日一计划能耗分析等系统为主要内容的智能热网调度体系,以科学调度保证热力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