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场“鸟巢”10月底将完成冬奥会场馆改造                         ■企业/供图

        10月2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迎来开幕式倒计时100天。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一起向未来”,时隔14年,举世瞩目的奥运盛会又一次进入“北京时间”。作为“双奥国企”,北京国资公司为奥运服务、为奥运奉献的步伐从未间歇。在北京夏奥周期,国资公司高水平完成了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网球中心、曲棍球场和射箭场等5大奥运场馆的投资建设和赛时保障任务。在冬奥筹办中,国资公司坚持“四个办奥”理念,勇担“鸟巢”“冰立方”“冰丝带”场馆建设改造和赛时服务保障重任,统筹旗下北奥集团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体育展示和颁奖仪式服务赞助商,实现了冬奥会场馆硬件提供和冬奥文化传播的“双支持”。

        绿色办奥擦亮国家名片

        在冬奥筹办中,国资公司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申奥理念,让北京夏奥会场馆遗产再次焕发活力,生动实践了体育场馆“反复利用、持久利用、综合利用”的“中国经验”。“鸟巢”将于10月底完成北京2022年冬奥会场馆改造工程,即将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承担夏奥会和冬奥会开闭幕式的主场馆。国家游泳中心创造性地提出“水冰转换”的双奥场馆改造方案,并于2020年11月完成场馆改造工程,实现了“水立方”向“冰立方”的华丽转身。冬奥会后,国家游泳中心将成为世界唯一可同时举办夏季、冬季赛事项目的场馆。

        作为冬奥会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在北京夏奥会临时场馆曲棍球场、射箭场的“土地遗产”上建设,在建造过程中坚持科技创新,为世界贡献了由中国设计、中国技术、中国材料、中国制造组成的奥运场馆建设“中国方案”,特别是近1.2万平方米的世界最大采用二氧化碳制冰的速度滑冰场馆冰面,制冰过程的碳排放趋近于零,相当于减少近3900辆汽车的二氧化碳年度排放量,或种植超过120万棵树实现的碳减排量,在绿色、环保、可持续方面为奥运会树立了新标杆。同时,“冰丝带”的正交双向马鞍形索网屋顶用钢量仅为传统钢屋面的1/4,也充分体现了绿色办奥理念。

        共享办奥打造美好生活新地标

        北京夏奥会后,国资公司承担了“鸟巢”“水立方”两大奥运场馆的赛后运营工作,破解了特大型奥运场馆赛后利用的世界难题,得到国际奥委会高度评价。自开放运营至今,“鸟巢”“水立方”共举办各类赛事、演出、展览及全民健身等活动3500余场次,接待中外游客及观众超过6500万人次。在冬奥场馆建设改造之初,国资公司就充分考虑冬奥场馆赛后利用问题,突出奥运场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目前,“水立方”利用其南广场地下空间建成冰上运动中心,包含一块标准冰球场和4条标准冰壶赛道;“冰丝带”场馆在赛后将成为以冰雪运动为突出特色,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于一体的新型城市文体综合体。三大场馆将在赛后迅速把馆内运动设施开放给公众,让百姓享受国家级体育殿堂的服务,助力“三亿人上冰雪”,打造“双奥之城”新地标。

        开放办奥加强国内外合作

        冬奥筹办中,国资公司全力支持所属北奥集团高质量、高水平做好体育展示与颁奖仪式服务,精益求精推进音频、视频、投影、娱乐、颁奖舞台、演出、礼仪等各项交付工作,力争在冬奥舞台上展示好、传播好中国文化之美,推动主办国文化与奥运文化、各国文化交流交融,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北奥集团携手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举办第七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新发展格局与北京冬奥”峰会,搭建推动冰雪运动普及、推进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合作交流共享平台。在开放办奥的实践中,国资公司加强国际合作,汇聚各方力量投入筹办。在“冰丝带”“冰立方”制冰工作中,中外制冰师团队携手合作,共同完成场馆制冰保障工作,在国际测试赛中得到中外运动员和体育官员一致赞誉。国资公司还积极向国际社会分享冬奥场馆建设改造的“中国方案”和奥运场馆赛后利用的“中国经验”,促进奥林匹克运动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