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通车的燕郊西出口立交桥,将极大地提高居民进京出行效率         ■记者 周宇杰/摄

        “终于盼到这条路开通了,未来我上班至少能节约30分钟时间。”看着即将通车的燕郊西出口立交桥,家住燕郊正准备去北京国贸上班的王小姐兴奋地告诉记者。10月9日,记者来到燕郊西出口改建工程施工现场,在各种施工机械轰鸣中,数百名施工人员正在抓紧为燕郊西出口新建立交桥做最后的防腐涂层喷刷、划标志标线等收尾施工。施工方中建一局华北公司第二大项目经理李飞龙告诉记者,10月12日燕郊西出口改建工程将正式通车,实际工期比计划工期提前2个月。

        独立“封闭”车道    惠及70~80万市民出行

        燕郊西出口地处河北省三河市西部102国道与通燕高速相接处。该点汇聚了102国道、通燕高速、京榆旧路、思菩兰西路以及燕顺路,形成了“五路汇聚”的特殊交通状态,成为燕郊百姓出入北京不便的首要交通痛点。

        记者在现场看到,过去“五路汇聚”已被9条匝道及辅路、5座匝道跨线桥以及2座分离式立交桥所取代。未来,所有从燕郊西大门进出北京的车辆,从此都有了各自独立的“封闭”车道,不会像过去平交道口受到横向交通干扰。

        “本次改造,我们从平面交叉路口改为立体交叉,大幅增加车辆通行能力,避免了横向交通干扰,确保了主线行车安全。”齐翠强说,“我们经过实地多次计时测量,在早晚高峰期,开车从燕郊西出口进出时间大大缩短,未来通车后可惠及当地70~80万市民出行。”

        “迷你”匝道立交桥    达到拐弯半径限定最小值

        俯视新建成的燕郊西出口改造工程,B匝道桥跨越102国道,D匝道桥跨越通燕高速,其整体规格明显小于常规立交桥尺寸,可谓“迷你”匝道立交桥。齐翠强告诉记者,由于施工场地狭小,为实现“平交改立交”的目标,本次施工立交桥整体占地面积仅为常规立交桥的70%左右,尤其是D匝道桥回转拐弯达到180度,半径仅为60米的钢箱梁桥,已经达到我国公路标准对立交桥拐弯半径限定的最小值。

        齐翠强告诉记者,“迷你”D匝道桥桥体长652米、宽11.5米,采用3联钢箱梁、2联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2联工字钢梁组合设计。其中第六联钢箱梁最长,达145米,重约920吨,因此又被分为8小段分别进行吊装施工。“我们当时采用2台350吨吊车进行双机抬吊,在吊升过程中两名吊车司机必须保持同步,确保分段钢箱梁落梁后标高误差不得大于1毫米,因此难度非常大。”齐翠强补充道。

        抵抗淤泥地质    桥梁墩柱可媲美高铁基座

        “项目216根桩柱中,有超过80%桩柱在打孔时碰到的是淤泥地质,对施工影响特别大。”齐翠强告诉记者。“我们对现场问题归纳总结后发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唯有通过控制造浆质量、提高桩基成孔速度,减少地下水对孔壁外侧土体侵袭前完成浇筑,才能最大限度规避孔壁塌陷问题。”施工人员告诉记者。

        为了提高桥梁质量,用于本项目桥梁主体浇筑的混凝土由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联合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专门研发。钢纤维、防水剂、微膨胀剂……在本次施工用混凝土中,一系列少见的添加剂出现在配方表中。齐翠强告诉记者,为达到混凝土设计要求,我们从选厂、定原材,做配比验证,最终满足设计要求,历时近2个月时间。“通常桥梁用混凝土一般为C30、C35等级,而我们本次盖梁、桥面板、桥面铺装均提高到C50及以上标准,已经达到了高铁所用的混凝土标准。”齐翠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