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河水务建设者正进行水井新建施工。 ■记者 刘偶/摄
前不久的一场暴雨过后,淤泥严重堵塞并污染了密云区大量农村水井。在密云区北庄镇,营房村、北庄村、土门村、苇子峪村等四个村庄的日常供水面临着严峻挑战。随后,北京建工城乡集团金河水务公司迅速承担起四村七井的新建任务。目前,七口水井已全部施工完毕,建成后单井最大供水能力从原来的每小时30立方米大幅提升至每小时80立方米,有效解决当地饮水难题,成为密云区进度最快的重建供水项目。
承担新建 7口深井解饮水之困
“暴雨过后,村里原来的井全都不能用了。”项目经理李志旗指着不远处被淤泥堵塞的旧井介绍道。这些取自地表水的浅水井在灾害中全部被淤泥堵塞和污染,即便经过多轮清洗仍无法达到饮用水标准。
金河水务项目部负责北庄镇营房村、北庄村、土门村、苇子峪村等4个村7口新井的建设工作。截至发稿时,已完美完成了营房村、北庄村土门村、苇子峪村共7口井的建设工作。
“相比之前的水井,新建井的供水能力从过去每小时约30立方米提升到每小时80立方米。”项目施工负责人安基光告诉记者,这7口300米深水井水源取自深层岩水,将用于居民生活饮水,彻底解决四个村庄的居民用水难题。
在项目部5名管理人员带领下,15名工人分成两队同时在两个作业面开工。每口井的工期控制在7天左右,这是与时间赛跑的重建速度。
技术攻坚 36分垂直精度创纪录
打井的关键在精度。“有时候就差5厘米,水井就不出水;差1厘米,水量大小就截然不同。”安基光解释道。
项目采用了全站仪+定位销联合测量施工技术,确保垂直度符合要求。最终成井的井孔平均垂直精度达到36分,远小于国标要求的100米范围内垂直精度小于1度(即60分),井深大于100米垂直精度小于1.5度的标准。
地质条件给施工带来了巨大挑战。“我们一方面在正式钻进前打入先导孔,采集岩石样本分析地质结构;同时调整钻头速度及工艺,确保垂直精度。”安基光说。
技术人员介绍,钻井施工采用潜孔钻机配空压机钻进工艺,表层覆土及卵石层采用泥浆护壁或钢套筒护壁方式,最大开孔孔径大于550毫米。钻井至基岩面后进行了三次变径,最终采用直径219毫米钻头钻进至设计孔深300米。
量身定制 两类井型保障水质安全
虽然7口井井深相同,但项目部根据各村环境、地下水情况和地质情况,量身定制了两种井型结构:一型井和混2型井。“一型井全部采集岩层水,而混2型井则同时采集地表水和深层岩水。”李志旗解释说,“根据不同村庄的实际需求,我们选择了最合适的井型。”
在混2型井施工中,为确保井水水质,项目部对表层取水部位的水管进行了特殊处理:采用桥式过滤管外包80目尼龙网和5厘米、厚4毫米至7毫米粒料的方式,有效过滤砂石、泥沙等杂质。
其井管结构设计精密。地面至覆盖层水位采用直径325毫米螺旋钢管作为井壁管,水位至基岩面以下3米采用直径325毫米桥式过滤管,外包一层80目尼龙网;基岩段则采用直径273毫米螺旋钢管井壁管和桥式过滤管。洗井工艺同样严格:覆盖层段采用拉活塞洗井,基岩段采用空气压缩机联合潜水泵震荡机械洗井,必要时采用注水洗井或联合洗井,直至水清砂净。
安基光介绍,施工结束后,每口井都将进行三个落程的抽水试验,稳定时间分别达到24、16、8小时,记录稳定流量及水位降深,并在试验结束前取水样进行水质全分析,目前所有水井抽水试验的供水量均能远远超出本村居民日常用水量要求。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