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宾馆智慧变身,银行网点延伸温情,工业技术化身守护……一场关乎尊严与幸福的民生实践,正在京华大地上铺陈开来。北京市属国有企业勇担使命,以“国之大者”的胸襟布局养老产业,整合资源、创新模式、拓展服务,构建起覆盖机构、社区、居家、旅居的全周期养老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彰显首都特色的国企养老发展之路。

   战略布局    国资托底养老根基

  面对“银发浪潮”,国有资本率先落子,构筑坚实支撑。2021年深秋,为贯彻市委市政府推进培训疗养机构改革、培育健康养老现代服务业的决策部署,京能集团勇挑重担,牵头组建北京康养集团,在惠及民生中发挥国企主力军作用。

  破局,从破解历史遗留难题开始。国企入场首要任务便是推动培训疗养机构向养老服务设施转型。“土地划转、人员安置、编制调整……当时既无政策先例,亦无经验可循,对初创企业而言可谓重任在肩。”北京康养总法律顾问王新朋坦言攻坚之艰。

  艰辛耕耘终见硕果。2023年5月,潮白河畔的颐寿嘉园作为全市首家转型试点项目焕新亮相。“我们修旧如旧,保留9栋旧楼主体,唤醒城市集体记忆。”项目负责人轻抚红砖墙面介绍道。北京康养秉持“改以致用”理念,半年完成适老化改造,将旧宾馆升级为集健康管理、运动康复、智慧养老于一体的普惠机构。217张床位中专设认知照护区,满足失能失智老人需求。这座占地1.4公顷的改造项目,不仅以四星级标准服务全龄老人,更以95%的入住率创出资产划转、权证办理、适老改造的“北京模式”,成为全国转型样板。

  北京康养立足首都、辐射京津冀、服务全国的战略布局加速推进。目前运营养老机构及服务中心42家,提供床位5100余张,社区居家养老站点263个,同步发展7个旅居疗愈酒店和1个人才培训基地,服务网络覆盖北戴河、昌黎度假区及北京16区百余街镇,惠及超50万长者。

   服务破局    全龄照护温暖万家

  从智慧养老社区到居家服务新体验,从中医康养到主题文化列车,国企发挥主业优势,聚焦服务升级,为银发族定制多元方案。

  在首创集团椿萱茂·和园长者社区,退休老人陈明晨起时,智能床垫已精准监测血压数据。“适老细节无处不在,一键呼叫系统让我们活得自在安心。”作为北京首个A61养老用地项目,这里自2015年经56轮竞拍落槌,便承载着重塑晚年生活的使命。

  城市另一端,首开寸草亚运村院内,老人李振国刚完成认知训练。“老旧楼房改造的养老院离家两条街,孩子们天天来。”首开集团九家融合式养老机构全部满负荷运转,让长者不离社区安享晚年。

  针对“99%居家养老,1%机构养老”的现实需求,北京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北京康养集团作为运营主体,搭建“管家式服务”机制,设立社区养老“总服务台”,打造“15分钟服务圈”。“北康养e家”平台贯通线上线下,推出京慧养“5+N”整合照护服务,由医生、护士等五类专业团队提供健康管理、生活照料等综合服务。现有200余个居家站点完成服务超20万单,平台注册用户19.2万人,满意度达100%,为超大城市养老贡献可复制的“北京方案”。

  首开集团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新模式,通过挂牌养老驿站与嵌入式站点双轨并行。丰台区芳城东里驿站作为首个民政挂牌站点,依托物业服务中心延伸上门服务,75个嵌入式站点与5个驿站形成点面结合的服务网。两年间,社区食堂、平价理发等服务赢得老人锦旗相赠。

  北京康养紫竹院养老服务中心作为全市首个“三位一体”区域养老综合体,将“家门口养老”变为现实。中心集成供需对接、老年学堂、康养娱乐等七大功能,服务覆盖紫竹院街道2.86万老人,构建居家、社区、机构融合新场景。

  银发族的精彩不止于社区。三月丰台站内,65岁的“旅行达人”王秀兰登上Y419次旅游专列,加宽铺位与防滑设施令同伴交口称赞。这趟开往婺源的列车,已成为银发生活的时尚符号。北京局集团公司中国铁道旅行社深入调研长者需求,设计慢节奏康养主题线路,串联自然山水与人文胜迹,让老人真正“慢下来、静下来、享受旅行”。

   金融活水    精准滴灌银发需求

  清晨七点,西城区广内街道养老服务中心,76岁的王淑芬轻刷“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嘀”声过后,热腾腾的早餐递到手中。这张北京农商银行发行的神奇卡片,已融入全市630万老人生活,年精准输送补贴近1400万笔。

  北京银行朝阳支行“长者驿站”内,防滑地板、振动叫号器等适老设施一应俱全。“手机银行敬老版字体大、功能简,还能挂三甲专家号!”73岁退休老人刘建军展示操作界面时笑容满面。该行“悠养”专区服务188万养老客户,其中北京地区占比超68%。与此同时,北京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背负移动终端穿梭丰台胡同。“张阿姨,新季度补贴到账了!”在瘫痪老人张凤英床前,工作人员现场办妥业务激活。这支传承“背包精神”的队伍,已建立341个专属网点,将柜台搬进1300家养老驿站。

  金融赋能更延伸至产业链条。北京农商银行设立5亿元专项授信支持养老项目,构建覆盖法律咨询、旅居养老等八大场景的“金融+养老”生态圈。北京银行持续丰富养老储蓄、基金、保险、理财全品类产品,创新推出银发专属理财货架,率先实施养老基金“零费率”申购,首创“养老金自动缴存+养老基金定投”功能,助力培养长期养老投资理念。

  科技赋能 智慧守护银色年华

  第十届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上,天坛家具展台前人头攒动。68年老字号展示的非接触式监测床垫引发惊叹——老人躺卧五分钟,心率呼吸数据即时生成健康报告。“智能窗遇煤气泄漏自动开启。”技术总监轻点遥控,展台窗户应声而开。通过搭载华为全屋智能系统,传统家居实现“质”的飞跃。

  AI辅助康养传感器通过无接触监测,实时分析老人行为模式。一旦发生意外,系统即刻向亲属及物业报警,同步提供智能门锁临时密码,确保救助人员快速抵达,科技的温度在细节中流淌。

  科技适老实践遍布京城:同仁堂启动“家家备药箱”工程,让中医康养进入百万家庭;京铁旅集团创新银发专列,包厢配备随车医护;北京康养将工业四级能耗管理技术植入养老机构,老旧建筑能耗直降10%。

   协同创新    共绘养老新图景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2024年10月,京能集团牵头组建“党建+双碳”为老服务产业链党建联盟,28家上下游企业握指成拳,推动政策、资本、技术、服务深度融合。北京康养与北京市康复辅具技术中心、金隅天坛家具合作开发适老辅具产品,联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多元共赢”成效凸显。

  作为联盟“链长”,北京康养2025年将聚焦AI赋能,着力打造数智化管控平台、医养结合高端示范平台、校企合作及人才交流平台,吸引更多企业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共同解题养老难题。

  国企协同释放澎湃动能:北京康养当选养老行业协会会长单位,统筹千余企业发展;首开集团构建“四主一辅”业务格局,顺义全龄社区即将投用;金隅集团将36年适老研究转化为智慧居家方案。

  从满足刚需到品质供给,首都养老事业正在深刻转型。当智能床垫守护安眠,背包银行穿梭胡同,旅游列车驶向远方,北京国企以赤子情怀托举幸福晚年,在京华大地上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养老的生动注脚。万家灯火的温暖底色中,那份关乎尊严与幸福的民生答卷,正变得愈发厚重而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