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城区通过构建“宣教—检测—回收”三大场景联动的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闭环,以“流动课堂”抓教育源头,构建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立体防护网。
上午9点,东城交通支队在广渠门路口设置宣传站点,对非机动车不文明交通行为开展宣传。在现场,民警一边介绍法规,一边引导市民观看宣传展板,随后还拿出二维码,让市民扫码观看类似的事故视频,以此起到警示作用。据东城交通支队前门大队民警殷凌慰介绍:“全区交管部门在每个基层执勤单位都设置了集中宣传站点,通过扫码看视频、观看宣传挂图展板、民警‘微课堂’等形式,对广大交通参与者开展宣传教育,让大家自觉增强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以此减少道路交通伤害。”
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往往是电动自行车乱停放的高发区域,而地铁7号线磁器口站G口又因毗邻商务楼宇,附近有多家餐饮门店、美食广场,成为外卖电动车扎堆区域。用餐高峰期外卖小哥蜂拥而至,往往造成通行堵塞和安全隐患,还有一些外卖员在便道上骑行,容易与行人发生剐蹭。针对此问题,体育馆路街道东厅社区党委书记尹佳佳介绍:“社区居委会牵头成立志愿服务队,招募商户代表和热心居民加入,定期开展培训并建立轮值制度,现场引导外卖车辆有序停放、安全骑行,形成了‘商户参与+居民自治’”的日常维护体系,为外卖小哥和周边居民营造安全、有序的空间环境。”
据介绍,东城区今年集中治理了安定门、东直门等6个轨道交通站点、4个学医景商点位,已完成5个站点和天坛公园等3个点位的非机动车秩序治理,完成任务的80%。区城管委停车管理科科长郭风林介绍:“通过挖掘空间、分区停放、共管共治三大举措,全区累计新增停放区200余处、标识标牌30余个。”
近日,国瑞城小区中心广场内,由区城管委联合北京全来电科技有限公司设立的电池安全检测服务台前人头攒动。周边居民或推着自家电动自行车,或提着大大小小的车用电池,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排队、登记参与电池“体检”。电池检测主要分为四步,整个检测过程耗时不超过10分钟。北京全来电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朱晓鹏介绍:“检测前需要居民提前登记人员信息、车辆信息和电池信息,以便检测完成后进行赋码操作,检测为正常的电池和车辆赋‘绿码’,检测为高风险的则赋‘红码’,这个步骤主要是为了落实‘一车一池一充一码’的监管工作,后续有问题都可以通过扫码查询处理。同时,东城区还将陆续在永定门外、天坛、体育馆路等6个街道的核心社区推广该模式,并争取在一个月内完成全区范围的电动自行车电池检测工作。”
紧邻检测区,区商务局设立的“以旧换新”咨询点同样热闹非凡,不同企业推出的各档位补贴方案被粘贴在醒目位置,工作人员还教居民扫码查看“北京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补贴服务专区”政策细节。“老车能抵多少”“新车买哪个牌子可靠”……居民们挤在展台前仔细询问,现场工作人员拿着相关宣传页介绍回收流程以及附近的回收网店。
东城区城管委副主任刘昊表示,自全区电动自行车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截至目前,累计查处非机动车违法行为4600余起,检查小区2400余个、楼栋6300余栋;强化共治共享,开展“线上+入户”立体宣传,相关信息宣传警示累计覆盖20万人次,累计增建充电接口658个,使全区充电接口总量超5.1万个,形成了全民参与、隐患联治的良好格局。接下来,东城区还将继续开展电动自行车专项治理“十大行动”和非机动车“十大不文明行为”宣传活动,通过“进社区、进企业、进站点、进学校、进机关、进商户”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方式,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真正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