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策工作留影                                                        ■企业/供图

  在首农食品集团北郊农场黑六牧业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的嗡鸣里藏着一个人成长的轨迹。从基层操作工到车间主任,十多年间,刘先策以创新为桨,在标准体系中扎根、于技术突破中拔节、借团队接力茁壮成长,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奋斗的篇章。日前,刘先策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以匠心夯基    铸牢品质防线

  2010年7月,大学毕业的刘先策怀揣着梦想与热情,来到黑六牧业公司,成为北京黑猪肉生产车间的一名操作工。初来乍到,面对陌生的设备和复杂的工艺,他没有丝毫退缩,主动向老师傅请教,认真学习每一个操作步骤。在熟悉并掌握生产工艺和加工技术后,他又主动申请担任统计数据员和质检员。

  2010年11月,黑六牧业公司搬迁至小汤山科研生产加工新基地。刘先策迎来了新的挑战——负责组建公司品控部。品控部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关键部门,容不得半点马虎。他带领团队查阅大量资料,请教行业专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从食品安全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到管理体系,每一个环节他都严格把关,确保公司的品控体系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在产品质量和技术管理方面,刘先策更是精益求精。他带领团队制定了50余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工艺流程、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等。为了确保公司生产的食品符合国家标准,他首次申请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并连续多次完成期满换证工作。同时,他还负责组织实施公司ISO9001和HACCP体系的年度内外审,通过不断改进和提升管理体系,确保公司体系认证的延续性。

   以创新拓路    破解产业难题

  “老品牌不能守旧路,要敢闯新赛道。” 这是刘先策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深知,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产品研发和技术改进方面,刘先策带领团队对黑六产品加工工艺流程、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改进。他负责制定了猪血豆腐、肉皮冻、风味香肠、猪大肠等4个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并按期完成了标准备案和修订延期工作。其中,猪血豆腐产品填补了市场空白,年增销售收入超百万元。他组织研究并开发气调包装、不同种类与多种风味酱卤等新产品,改进工艺技术和产品配方,不断提高产品品质,丰富产品种类,及时响应并满足市场消费需求。

  在创新的赛道,刘先策成绩斐然。他参与实施国家级、市级和区级主管部门的育种研究项目、升级改造项目、新产品研发项目等近50个,积极为公司争取财政支持资金。他负责完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北京市级企业研发机构等40余项资质荣誉的申请和认定工作。这些资质荣誉的取得,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为企业带来了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他还积极参与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2016年参与修订了《北京黑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DB11/499.1-5)地方标准,2020年参与修订了《北京黑猪》(GB/T 8472)国家标准,为推动北京黑猪产业的标准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以传承聚力    激活团队动能

  众行方能致远。刘先策积极组建科技创新中心班组,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他利用内外部优质资源组织各类培训和技术创新活动,提升企业科研实力和科技人员素质,为企业培养出多名优秀科技人才。在他的带领下,企业先后获得了全国青年文明号、北京市青年文明号、首农五四红旗团组织等荣誉称号。

  最令人瞩目的是“香遇”系列发酵肉的诞生。他参与开展的北京黑猪发酵肉(发酵火腿、发酵香肠)系列新产品研发项目,成功在2024年第二十六届科博会上以“香遇”子品牌进行发布上市销售,西班牙风味火腿、意大利风味火腿、斯派克火腿,以及福沃萨拉米、乔里索萨拉米等新产品惊艳亮相,让“北京黑猪”品牌站上了新高度,引起广大消费者的强烈反响与好评。

  作为一名基层企业党员干部,刘先策用十余年的奋斗书写了“坚守”与“突破”的故事。未来,“饲养北京黑猪,弘扬民族品牌,做优行业精品”的历史使命,仍将指引他在推动北京黑猪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