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铮正在工作中                                                        ■企业/供图

  大红证书映照着坚毅的面庞,在2025年北京市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京能集团北京热力输配分公司党委书记罗铮心潮澎湃。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对他22年扎根首都供热事业、以技术攻坚破解难题、以创新引领智慧转型的礼赞。从青涩的一线技术员到独当一面的带头人,他的足迹深深镌刻在纵横交错的城市热力管网之中,用坚守与智慧守护着寒冬里的“城市暖流”。

   扎根一线     把“城市血管”刻进脑海

  2003年,年轻的罗铮踏入北京热力大门。他深知,供热管网是城市的“地下血脉”,纸上谈兵远远不够,必须了如指掌。于是,他把业余时间变成“充电站”,泡在基层班组苦练实操,追着老师傅学习手绘管网蓝图。数不清多少次,他猫着腰钻进阴暗闷热的热力小室,一寸寸摸索管线走向。凭借“不怕苦、肯钻研”的韧劲,他硬是把辖区地下管网的“经络图”刻进脑海,短短几年,便崭露头角,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

  从一线技术人员到业务骨干,罗铮始终以坚守诠释使命、用行动书写担当,先后荣获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京能集团五四青年奖章”“北京热力五一劳动奖章”“北京热力先进科研工作者”等多项荣誉。每一项荣誉,都是他深耕供热事业的生动注脚。

   创新驱动    为管网安全披上“科技铠甲”

  技术迭代的脚步,始终牵动着罗铮的神经。2019年,罗铮敏锐把握智慧化趋势,主导在高碑店实施管网智能在线巡检示范项目。为了让轨道式机器人传回清晰稳定的图像,他带领团队在现场蹲守数月,反复调试参数,攻克技术瓶颈,最终实现了由传统人工巡检向高效智能监测的华丽转身。

  次年,他又牵头研发出“温度胶囊”监测系统。这套如同为管道植入灵敏的“神经末梢”的系统,能实时传输温度数据并自动报警,为北京热力智慧供热转型筑牢了技术根基。而这,只是他推动科技赋能的缩影。

  他创新性地推动企业与北京邮电大学、725研究所、北京智迅创通等多家单位开展党建共建,围绕热力制造、管网技术等核心领域深入交流合作。产学研的深度融合结出硕果:热力管网智能巡检机器人研发、USR系统机器人购置、无人飞行球巡检应用等项目相继落地实施,为庞大的热力管网系统披上了坚实的“科技铠甲”,显著提升了安全保障能力。这些创新实践,也成为他荣获“北京热力先进科研工作者”称号的有力注脚。

   冲锋在前     70天硬仗刷新纪录

  2024年8月,履新输配分公司党委书记的罗铮,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在北京热力“鏖战70天,踏实一冬天”誓师大会上,他带领全体干部职工立下铮铮誓言:“遵守约定、践行承诺,坚决落实‘大网稳则热力稳’!”

  老旧管线改造是公认的“硬骨头”。面对艰巨任务,罗铮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他连夜组织专题会议,细化分解项目清单,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哪里出现堵点难点,他就出现在哪里。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开启奋战模式:更新老旧供热管线8000余米,更换设备设施406台,安装温度胶囊6700套,累计投入人力3500人次、车辆1800台次、机械930台次……一组组沉甸甸的数字,刷新了热力管网改造的纪录,兑现了“保障首都温暖过冬”的庄严承诺。

   重任在肩    护航核心区供热安全

  2025年,北京热力启动首都功能核心区老旧供热一次管网改造工程,这是被列入北京市重点工程建设计划的“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项目,158公里的改造管线承载着核心区供热安全与民生温度的重任,意义重大。

  罗铮再次挺身而出。他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迅速抽调技术骨干组建攻坚团队。在项目推进中,他精准统筹资源,细化决策部署,创新设计出层级清晰、权责对等、协同高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流程,将责任链条层层压实,为项目安全、高效、合规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为核心区供热筑牢了“安全屏障”。

  二十二载寒来暑往,八千个日夜坚守。罗铮从风华正茂到两鬓微霜,始终初心如炬。他用实干担当守护着城市供热“大动脉”的畅通无阻,用创新智慧为千家万户输送着融融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