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世园小学项目7月底完成主体结构竣工 ■企业/供图
周日上午,零星飘落的雨滴并未阻碍北京城建集团延庆世园小学(四小分校)项目的建设进程。按照既定计划,该项目将于本月底完成主体结构的竣工,随后教学设备的安装工作将逐步展开,以确保今年9月能顺利投入使用。
来到室外操场,挖掘设备与施工人员默契配合,正为便道铺装和跑道铺设进行最后的场地平整工作;风雨操场内,篮球馆的清理工作已近尾声,地板上的球场界线刚刚贴设完毕;教学楼内,剩余几间教室的地砖铺设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该项目坐落于延庆城区西南部,毗邻延庆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工程总建设用地面积约为12522平方米,规划设有12个教学班。项目建成后,将显著缓解周边地区教育资源紧张的状况,为周边居民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在项目总工程师于雷看来,尽管该工程的技术难度并不高,然而协调组织与细节管理却成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
从施工现场边缘的围挡便能窥见细节管理的精妙之处。尽管工程尚未完工,但学校未来的围墙已提前建成。“施工启动前,我们遵循‘永临结合’的原则,采用临时模块化快装快拆体系,先将学校的永久性围墙竖立起来,再附着施工围挡。这种依托围墙支撑围挡的做法,既减少了前期围挡加固的成本投入,又使得后续拆除围挡后,学校能尽早亮相。”于雷解释道。
如果说围挡的“永临结合”提高了建设效率,那么在施工启动前,项目部已提前协调属地,接入中水用于养护、降尘、消防等施工用水,并协同周边小区的物业企业接入生活用电和用水。于雷表示:“我们结合周边实际情况,提前接入这些资源,避免了从管网接入的等待期,为项目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项目部内,严谨细致的管理成为团队高效运转的关键。该工程采用装配式建造,大部分立柱均为预制构件,运抵现场后进行吊装。其中,最大的一根构件重达7吨,单台塔吊无法完成吊装任务。由于场地受限,无法使用汽车吊辅助,技术团队决定在项目红线边缘增设第二台塔吊。尽管为新立柱安装一台塔吊看似有些浪费,但团队通过优化方案,显著提高了塔吊的利用效率。于雷表示:“我们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原计划整体提升的风雨操场屋面钢桁架体系改为高空散拼,这样不仅让塔吊发挥了更大作用,还减少了整体提升的投入。”
在确定塔吊基础位置时,技术团队巧妙地将其设置在建筑所有管线下方约50公分处,这样在拆除塔吊时,基础可保留无须拆除。通过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实现了塔吊安装综合性价比最优的目标。
此外,在塔吊高度设计上,项目团队充分考虑周边居民的生活需求,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再将塔吊高度提升两节。于雷解释道:“实际上,我们的塔吊高度和长度都不会对居民造成影响,但为了优化居民的视觉观感,我们特意让塔吊‘长高’两层,确保其超过居民楼顶部,避免影响居民视线。”
除此之外,项目部还携手混凝土搅拌站引入了智能交通系统。这套系统类似于外卖平台中的骑手位置定位功能,使项目部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配混凝土供应,并实时掌握车辆动态,确保所需混凝土安全、准时送达作业现场。同时,项目团队还利用超过900吨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将其应用于路面垫层和透水砖的制造,成功实现了绿色环保的建设目标。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