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全面渗透社会生活,为各领域带来变革契机。基层党员作为党联系群众的关键纽带,其培训教育成效直接关乎党的执政根基稳固与政策有效落实。传统培训模式的局限性在信息快速更迭的背景下日益凸显,而大数据、人工智能、多媒体、VR及AR等数字化技术的兴起,为基层党员培训教育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深入探寻数字化时代基层党员培训教育的创新路径,对提升党员综合素质、强化党组织凝聚力、推动基层党建现代化意义重大,是顺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一、数字化时代基层党员培训教育现状剖析
传统基层党员培训存在时空受限、互动不足、资料形式单一等问题,难以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
数字化时代,基层党员对培训教育内容与形式有新期望。内容维度上,期望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破解现实问题,如国企改革中的政策解读、企业创新发展中的技术应用等,同时渴求获取经济、文化、科技等多元知识,拓宽视野。形式维度上,追求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依托数字化终端随时随地学习,利用碎片化时间实现自我提升,并能依据自身进度与需求定制学习计划,获取精准学习资源。
部分地区已积极将数字化技术引入基层党员培训教育并取得成果。例如,某企业搭建线上教育平台,通过直播课程邀请专家讲解电力行业党建与业务融合知识,已举办50余期,培训党员超200万人次。同时,依托公司官方公众号开设“党建微课堂”,于工作日定期推送学习内容。但整体数字化应用仍存在短板,部分在线平台功能不完善,出现页面卡顿、视频加载缓慢,平台间缺乏整合,资源重复,信息孤岛现象严重;VR、AR等新技术应用较少,数字化优势未充分发挥。
二、数字化时代基层党员培训教育内容创新
构建动态更新的数字化内容体系。某企业组建由党建专家、政策研究员、基层党务工作者构成的专业内容管理团队,负责培训内容的收集、整理与更新,确保内容的专业性与实用性。运用网络爬虫技术实时追踪党的理论政策发布、时事政治动态及基层工作热点。例如,当国家出台新的国企改革政策后,该团队立即组织专家解读,同步制作成课件或视频,及时上传至在线学习平台。设立内容反馈渠道,鼓励党员提出意见,根据反馈定期评估内容,淘汰陈旧部分,确保培训内容与时俱进,贴合党员实际需求。
融合多媒体元素,丰富培训内容呈现形式。在培训内容制作环节,全面融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针对抽象理论知识,制作动画视频辅助理解,如制作党的理论发展历程动画,生动展现理论演变轨迹。运用音频技术录制党课音频,打造“每日党课听”栏目,方便党员在工作、出行时学习。针对先进事迹拍摄视频纪录片,真实还原工作场景。如拍摄某国企优秀党员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题的纪录片,增强内容感染力,激发党员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果。
开发特色专题数字化课程。依据各地区、行业基层党员的工作特性与实际需求,开发特色专题课程。国有企业可开发“国企党建与企业发展”课程,涵盖党组织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案例分析等内容,设置理论讲解、案例研讨、实地观摩视频等模块,助力提升国企党员工作能力。针对不同行业,如为能源行业开发“能源行业党建与绿色发展”课程,制造业开发“制造业党建与智能制造”课程,结合行业特点,阐释党建与业务融合路径,助力提升行业党员工作水平。
三、数字化时代基层党员培训方式创新
利用在线直播与互动课堂开展实时培训。选用腾讯会议、钉钉直播等稳定高效的在线直播平台,定期开展党课、专题讲座直播活动。邀请党校专家、党建学者、优秀党员担任主讲人进行线上授课。在直播过程中设置提问、讨论、答疑等互动环节,例如党课直播时,主讲人讲解完知识点后,通过回答弹幕问题、连麦等互动方式引导党员参与交流,检验学习效果。运用互动课堂功能组织党员分组讨论,围绕特定主题展开交流,每组推选代表分享观点,促进党员思想碰撞,培养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
基于大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培训推送。搭建基层党员学习数据库,收集党员学习时长、内容、进度、测试成绩、互动情况等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度挖掘数据,了解党员学习习惯、兴趣及知识薄弱点。根据分析结果,为每位党员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推送匹配的学习内容。例如,为党史知识薄弱的党员推送党史学习资料、课程视频和练习题;为关注国企创新发展的党员推送相关政策解读与成功案例。根据党员学习进度、反馈,动态调整学习方案与推送内容,保障培训精准有效。
采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营造沉浸式学习环境。利用VR技术开发党建主题虚拟学习场景,如虚拟国企发展历程展馆、红色革命主题工作场景等,党员佩戴VR设备可身临其境感受历史场景,与虚拟元素互动。例如,在虚拟国企发展历程展馆中自主参观展厅,观看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文物、图片、视频,深度了解企业党建引领发展的历史脉络。运用AR技术,在党员学习党的重要会议精神过程中,通过手机或平板呈现会议现场虚拟场景、人物形象,配套文字解读、动画演示,帮助党员更好理解会议内容,打破传统学习时空限制,优化学习体验和成效。
四、数字化时代基层党员培训效果评估创新
构建数字化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从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实践应用等多维度构建数字化评估体系。学习过程维度,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记录党员学习时长、频率、互动参与及任务完成进度等数据;学习成果维度,利用智能阅卷系统评估在线测试成绩、作业质量,通过知识点关联分析党员知识掌握水平;实践应用维度,收集党员所在单位工作数据、群众评价反馈,评估党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工作绩效提升情况及群众满意度。量化各维度指标并赋予相应权重,核算综合评估得分,全面、客观评价党员培训成效。
运用学习分析技术,实现全过程动态评估。借助学习分析技术,实时监测党员学习行为与数据,通过数据可视化手段,以图表形式展示学习进度曲线、知识掌握雷达图、互动参与柱状图。使党员、培训管理者清晰了解学习状态,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如学习进度滞后、知识理解困难、参与度不高。实施相应干预措施,例如为进度滞后党员推送提醒信息与个性化辅导资源,为知识理解困难党员推送针对性讲解视频或练习题,及时反馈并调整培训,保障培训有序推进。
引入多元化评估主体与方式。除培训管理者评估外,引入党员自评、党员互评及群众评价机制。党员自评促进自我反思,发现自身不足;党员互评推动相互学习交流,从不同视角评价学习与表现;群众评价从党员服务群众质量、工作成效等维度,体现培训成果在实践中的落实。评估方法方面,除在线测试、作业评估外,扩大实践项目评估、案例分析评估。例如,组织党员完成与工作相关实践项目,依据项目完成情况检验知识技能应用能力;提供实际工作案例,评估党员问题分析处理能力,使评估更全面、客观、公正,为培训改进提供精准依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