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则企业兴,文化强则企业强。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念、管理理念、精神追求和发展宗旨的总和,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企业的文化内核,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新形势下,企业文化作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一方面能向社会展示良好形象、提高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员工归属感,保障国企各项工作的稳定运行,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因此,国有企业需顺应新形势需要,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统筹谋划,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一、强化企业文化体系建设
根据企业宏观的发展战略布局,全力推进企业文化体系建设。聚焦企业可持续发展实际,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提升企业形象和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凝聚力与向心力、推动创新创效、引导员工行为的重要手段,着眼于不断增强自身实力以适应内外环境变化和竞争的要求,从战略层面考量企业长远发展,着力构建企业文化体系,明确企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和贡献,确保企业发展目标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相契合,体现社会责任和担当。同时,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构建健康发展环境,形成经济与社会效益、员工与企业利益相统一,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实际上,企业文化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大多都需要企业在较长的发展周期中逐渐打磨,通过积极推进企业文化的策划实施,对现有价值观念进行融合、革新和升级再造,才能最终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二、坚持以人为本
在新形势下,推动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应将关注点聚焦于“人”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员工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将企业价值观融入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环节,构建行之有效的人才发展规划与人才激励约束机制,把文化建设、企业发展同员工职业发展相融合,让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调动员工工作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强化“以人为本”,让国有企业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与自豪感,使基层员工切实体会到企业给予的关心关爱,不断增强他们对企业的文化认同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促使员工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完成工作,最终凝聚成企业内部发展动力。此外,国有企业也可邀请专家定期“诊断”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探索出契合自身实际的文化建设举措,保障企业文化有效落地落实。
三、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首先,企业高管应在倡导和践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日常工作中需身体力行,积极践行企业核心价值观,成为员工学习和效仿的榜样,从而在整个组织中推广这种行为模式。其次,企业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价值观宣导和培训机制,如定期的培训课程、内部沙龙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向员工传达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帮助员工树立正确价值观,塑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习惯。同时组织理想信念教育培训,比如赴红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运用沉浸式和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有效提升教育吸引力和针对性,增强员工的理想信念。开展爱党爱国爱企主题活动,如打造文化墙、开展巡回宣讲,是强化企业文化、传承历史的有效途径。再次,构建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部门之间和层级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推动文化跨部门、跨层级传播融合,通过定期举办员工座谈会、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等,增进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营造出团结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四、加强企业文化传播
为使社会公众更好地感知和认同、企业员工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国有企业可以针对内外部不同受众,综合运用线上线下方式,依托企业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以及线下学习交流、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等活动,加强企业文化宣贯。线上传播方面,立足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传播特性,充分发挥新媒体时效性强、表现形式丰富、载体多样化优势,用足新技术、新功能、新手段,切实提升传播效果。例如,打造集新闻传播、信息公开、服务公众等功能于一体的公众号和短视频平台,通过现场采编、情景展示、深度访谈等形式,将企业动态、服务信息、员工故事,以高效快捷、生动活泼的形态呈现,有效宣传企业文化的精神和内涵。线下活动方面,企业文化手册是有效载体,既承载企业的文化底蕴,又传承企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员工恪守的从业信条。国有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载体,以读书交流活动等形式,组织员工结合所思所想,谈身边人、说身边事,用质朴而生动的话语,讲述成长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工作中的真实经历,抒发爱岗敬业、爱司兴企的真挚情感。
为使企业文化更深植人心,国有企业还可以通过集中研讨、参观交流等形式,对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开展企业文化学习培训;借助企业文化故事系列宣讲、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发布等活动,展示企业文化建设成果;通过参加科技、服务、文化类展会,开展助力乡村振兴、组织志愿服务等活动,树立良好企业形象,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