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功能核心区老旧供热一次管网改造工程第一标段现场 ■记者 刘偶/摄
3月17日,随着东城区15个施工点位同步开工,北京市重点民生保障项目——市热力集团首都功能核心区老旧供热一次管网改造工程第一标段正式打响攻坚战。
首都功能核心区老旧供热一次管网改造工程分为一标和二标两个标段,其中住总集团总承包部负责的东城区一标段4/5/6工区,共有116个施工点位,施工全长约31公里,主要施工内容为供热管线更新。
“本次施工涉及居民社区、企事业单位、市政道路、地铁、隧道、桥梁等多个区域,统筹协调难度大。”项目负责人张玉斌告诉记者,作为国家重点工程、北京市重点民生项目,此次改造承载着保障首都核心区居民供暖安全的重要使命。自2024年11月接到任务后,项目部迅速行动,第一时间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先期勘探,针对地下管线的复杂情况,组织召集全员先后进行了两次全面现场探查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对116个施工点位图纸进行整理完善,累计探查里程超过60公里。
由于地下管线错综复杂,项目部创新应用“BIM+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提前规避管线开挖过程中的风险。“本着‘一刻不停,一步不错,一天不误’的宗旨,我们在进场前就以小时为单位倒排工期,用技术创新破解施工难题。”张玉斌说道。据了解,项目团队建立了“三同步”推进机制,即前期手续办理与施工准备同步推进,材料预制加工与现场开挖同步实施,质量验收与工序转换同步开展。
为确保工程高质量履约,项目部选拔青年技术骨干,组建由20人组成的技术方案编制团队,针对不同的施工点位情况,按照“一点一策划”原则,为每个施工点位量身定制技术方案。该项目建立了“材料进场-焊接工艺-无损检测”全流程质控链条,关键工序实行“班组自检、技术复检、监理终检”三重把关,同时采取错峰施工、夜间运输等便民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由于老旧城区管线情况复杂,地下热力管线、通讯管线、自来水管线、污水管线等交织在一起,本次项目部在施工前,与各管线产权单位建立起了应急抢险机制。“我们每开工一个点位,都会提前通知各管线产权单位到场,一旦发生状况,可以第一时间进行联合抢险。为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我们现已编制了20余项预案。开工后,我们还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继续完善增加相关预案。”工作人员说道。
“各施工团队紧锣密鼓地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保证施工安全平稳有序开展。”张玉斌介绍。首批启动点位涵盖直埋、地沟、架空等5种敷设方式,涉及DN50-DN1000全管径施工。本次项目团队创新采用“全要素会战”模式,形成了“多点开花、立体推进”的施工格局。在施工过程中,工人们熟练操作热熔焊接设备,技术人员全程现场提供指导,安全员流动巡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张玉斌介绍,项目团队正以“开工即冲刺”的劲头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按照“成熟一个、开工一个”的滚动计划,确保116个改造项目在供暖季前全面竣工。
据悉,该工程整体竣工后,全市供热输送能力将达到1200万平方米,切实有效提升供热基础设施输送能力,把更多的热源输送到千家万户。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