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                           ■记者 周宇杰/摄

  北京市中心往南120公里,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内,12座整齐的厂房坐落有序,多条轨道线路并排贯穿连接各个车间,各个车间有条不紊完成各道生产工序。

  作为河北保定市引进的体量最大的高端装备制造项目,京投装备河北京车成立近8年来,采用“北京研发、河北制造”模式,生产的整车已经在北京地铁3号线、12号线等线路上运营,有效推动了京津冀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

  协同创新    打造数字化智能生产线

  河北京车是京投公司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大举措,也是京投装备集团推进“投资+创新”战略,构建“一体两翼、三大支撑”战略格局的重大投资项目。

  河北京车党委副书记张冬威说:“项目在规划之初需要占地1500亩,还需要建设长2.2公里的整条试车线路,可以说对物理空间有着不小的需求。近些年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大背景下,这样一个大体量项目显然在北京难以安身,而拥有广阔发展空间的保定,便显示出了优势。一个是疏解,一个是承接,疏解非首都功能,既是给北京“瘦身”,同时落地保定,也让我们企业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记者了解到,该基地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数字化智能生产线,规划产能年产1300辆。在北京研发设计,在这里就可以同步生产制造。设在北京的技术研究院,着力打造轨道交通高端装备研发平台,便于人才聚集;设在河北保定的智慧制造基地,主要承担疏解轨道交通生产制造功能,助力区域协同发展。京冀协同使得科研成果转化的周期大大缩短,成本有效降低。自项目落地以来已累计生产下线18种新车型1000余辆车,2023年年产值达到了13.5亿元,今年预计超22亿元。

  该基地整体大致呈东西向布置,自西向东分别建设有仓储物流、备料、车体成型焊接、涂装、车辆组装、调试等厂房,北侧为车辆走行部的构架、转向架生产厂房,南侧为车辆试验线。在设计过程中,项目团队针对每个厂房不同的生产功能,考虑远近结合,设计了现代化、智能化、柔性化的轨道车辆制造产业基地,使整个占地面积得到最优化的使用;采用机器人大量替代车辆生产中喷涂、焊接等工序的人工作业,提升了工人的职业安全健康保障水平。此外,在设计中,项目应用了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电力,实现节能环保的设计目标。

  记者乘车从生产区转一圈,物流中心、备料车间、车体车间、涂装车间、转向架车间、构架车间、组装车间、调试车间等衔接有序。对于行外人来说,也很容易在参观这些车间生产后对一列地铁从无到有、从“毛坯”到“精装”的过程一目了然。

  双向奔赴    提供定制化服务

  “该基地2020年投用以来,已累计下线18种车型、交付1000余辆列车。这些车辆都是在北京研发,在河北制造。”京投装备河北京车副总工程师张晓杰说,该基地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数字化智能生产线,可以向用户提供时速200公里及以下不同速度等级、不同车体材质、不同牵引方式的系列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产品和定制化服务。

  据介绍,“北京研发、河北制造”的产业发展模式让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打开了生产新格局。目前,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以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为龙头,涵盖地铁车、市域动车组、磁浮车、轻轨车等多个品种,只要市场有需求,这里的智能生产线就能快速生产。如该基地为北京11号线提供的现代智能列车曾直接服务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列车在设计中融入了浓浓的冬季冰雪元素,被誉为“雪国列车”。2024年,河北京车制造的北京地铁3号线、12号线等列车都已上线开跑。

  除了为“轨道上的京津冀”服务,该基地生产的列车还走出京津冀,走向全国市场。2021年4月,该基地为浙江绍兴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电动客车项目生产的首列车正式下线。作为该市第一条地铁线,绍兴1号线是“杭州亚运会”配套工程。

  齐心协力    跑出轨道上的新速度

  投产几年来,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当年的落户保定的速度:100天洽谈签约,60天办清证照,90天依法征地,400天开工量产。

  开工后面临研发在北京,制造在河北的局面,两边的团队如何高效地沟通协作呢?河北京车党委副书记张冬威介绍:“通过三方面的协同,尽可能地压缩因分开工作带来的时间成本。第一个就是信息化协同。其搭建了产品协同研发平台和工艺制造一体化平台,打通了研发基地与河北京车制造基地的数据传输问题。北京的设计直接传到河北京车,河北京车的问题能直接在平台上反馈回来,这样就减少了大量的人员现场流动。第二个就是人才培养协同,技术研究院与河北京车制造基地形成了人才双向流通政策,研究院会派出驻厂挂职锻炼的人员去了解生产制造,也会借调河北京车的工艺人员提前介入到设计之中,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了很多复合型的人才。第三个就是生产配合协同,两边经常开展支部共建凝聚合力,就具体生产问题调研,提高技术生产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落户保定,为北京“瘦身”的同时,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不仅拉动了保定地区的就业和经济,也对培育轨道交通及其关键零部件等上下游产业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河北京车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和提升首都高端制造水平的重大投资项目。从北京的设计蓝图到河北的整车成品,协同发展在轨道交通制造领域持续走深、走实。目前,河北京车造车基地基本落成并逐步形成批量产能,员工规模近千人,其中,保定本地员工占比近50%。该基地建成以来,配套企业纷至沓来,在保定生根孵化。在今年满城区举办的招商大会上,就有8家车辆配件的头部企业签约意向落户满城区轨道交通产业园,包括内装、结构生产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