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等7部门联合制定了《北京市关于支持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从用地支持、准入管理、装备提升、产品创新、仓储流通、市场拓展、金融支持、人才培养、质量安全等9个方面提出了政策措施,推动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日前,北京市经信局举办政策解读发布会。记者了解到,《若干措施》加大了政策的含“金”量,对符合要求的农加工建设项目,按照项目总投资的一定比例予以支持;按照政银担企协调联动机制,对符合要求的农加工项目提供政策性担保、贴息等金融支持;农产品加工等乡村产业用地需求应保尽保。
北京市经信局中小企业处处长杨靖国介绍,北京市经信局将推动产业创新平台深度赋能农加工企业,发挥市经信局29家产业创新平台的资源优势,定期组织农加工企业与创新平台对接活动,推动农加工企业和产业创新平台“结对子”,助力农加工企业获得工艺指导和技术支持。 同时,支持农加工企业培育一批特色化、新颖化的农产品,重点支持农加工企业开发体验式农产品加工项目、“小而精”“优而美”的特色农产品、高端定制化的农产品加工品。
“我们将为有意愿的农加工企业开展免费的绿色诊断服务,根据诊断结果指导农加工企业绿色技术改造,促进企业节能降碳、降本增效。”杨靖国表示,北京市经信局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首次贷款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对符合“首次贷款”贴息条件的农加工中小企业,按照先付后贴、按季拨付的原则,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每季度按实付利息的20%或40%给予贴息资金,以金融“活水”滴灌农加工中小企业。
此外,北京市经信局还将推出专门支持农加工企业的“设计券”“直播券”,支持品牌设计和市场拓展。“设计券”主要支持企业购买外包装设计及品牌推广服务,包括但不限于LOGO设计、外包装设计、产品拍摄、品牌建设与推广、设计物产权保护等;“直播券”主要支持企业购买“短视频、直播带货”等宣传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直播平台、网红大V主播、流量推送、直播间广告位投放以及技术支持服务等。
《若干措施》加大了政策的含“金”量,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和金融支持。 《若干措施》提出,对提高本地农产品加工能力、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新主体项目,按现行政策予以支持。对于纳入支持的新主体项目,市级财政按照项目总投资的50%给予支持,支持额度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处副处长黄蔚介绍,在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方面,2023年起,本市统筹资源要素结构配置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中单列乡村产业用地指标,2023年安排指标40公顷、2024年安排指标50—70公顷、2025年安排指标60—80公顷,年度安排指标逐年提升,农产品加工等乡村产业用地需求应保尽保。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