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中君子,正气所宗,国人多喜爱,喻之为精神文明之花。我眼中,好的医德堪比兰花,均内有涵养,外有雅香。不是吗?“一个微笑胜过一片安定”“第一张处方是关爱”“医生的态度也是一剂良药”“医学是人学,医道有温度”“医生一个小小的动作,都可能在患者心里播撒一片阳光”,无不说明了医德之重要。美国医生特鲁多“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的话,之所以在医学界广为流传,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于医生而言,良德之馨真的贵如兰啊!

    因高度重视医德并身体力行赢得好口碑的医生,人们耳熟能详。如被誉为“医学界良心”的钟南山认定“医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冷冬里把听诊器焐热再给患者听诊。细微的行医习惯与日常,道出了他一贯持守的行医理念与风格。坚持“爱的治愈”,已年过九旬的“最美防痨人”马屿,给结核病人听完前胸听后背时,是自己走过去而非让患者转身。给老年人做完检查,从来是先将病人搀下床再开处方。说出“人,不是靠金钱活着”这一高光之语的“抗麻斗士”李桓英,走险路、过溜索、坐木筏,翻车翻船摔断肋骨锁骨的事多有发生。在与麻风病人接触时,不戴口罩不穿防护服,主动与之握手、拥抱,并亲自喂药打针,让十几万人获得“重生”。她虽终身未婚,却被许多人唤为“李妈妈”。如此良德、大德,获誉“时代楷模”乃是民心民意集中且强烈的表达。几位医德优秀的代表,一直是我心中的“国兰”级人物。

    而我身边也不乏“兰品”医生。如原在我区中医医院、现在区医院肛肠科坐诊的张学义大夫。该科近些年患者猛增,但前来就医的患者病情大都相当严重。那气味那场景那工作量,可想而知。但凡张大夫几十年如一日,无分男女老幼,亦无分职别尊卑,统统平等相待,亲和有加。尽管查房、手术,忙得不亦乐乎,又尽管患者唠叨、起急、偶出言不逊,他一张脸总“晴”着,语气也始终是和风二三级,这让难为情或心情烦躁的患者颇感慰藉。其实,对医生而言,能得到自己服务对象即患者的认可与好评,应最值钱最有说服力;幸福指数才最高,张大夫做到了。

    另一位“兰品”医生是京煤集团总医院门矿医院口腔科的焦会然。这可是一位资格很老的“老大夫”,虽然她正值中年,一点儿不老,但已在本岗工作20多年了。说起来,我俩可是“老医患”了。该院没往下搬时,40多岁的我就开始找她看牙了,随年龄增长,找的一年比一年勤。补牙、洗牙、做牙套、照核磁,多个环节多道工序,极考验态度和技术,哪一点儿欠火候,患者都极有可能钱花了罪受了还得重来。多年来,我的牙齿治疗由她“包”了,无一次返工和让我感到不舒服过。有件事很小,却“以小见大”地说明问题。那是我在市里工作时,下面个别牙有松动,某医生看后一个字:拔!不想拔的我立马折回来找焦大夫。她耐心地检查并倾听我的诉求后,只做了个松牙固定,问题解决了,十多年已过都没事。已升为科主任的她现在超忙,很多人找她,夸她责任心强、活儿细、精准,排长队也等。好名声远播后,好多患者不惜绕远来找她。好评满口、价值满格,还有比这更有成就感的吗?

    这第三位是另类“兰品”的八大处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郜志广大夫。其是双桥罗氏正骨传人王成玉入室弟子。2016年,我脚摔伤后慕名前去就医,只见他满脸笑容,透着亲切与诚恳。几个疗程后,我由原来拐着走到能正常行走。谁知脚刚好点儿,胳膊又出了问题。再去,他只在肱骨处揉掐了几下,原本只能展开一半的上臂,顿时完全展开了。我惊喜地连呼神奇,和他聊了很多。其间提到看病时遇到的糟心事,还把报纸刊登的我有感而发的《想说爱你不容易也容易》一文拿给他看。他看完后颇有感触,还让我就这个专题为全院讲一次课。重视、不回避,借力提升本院医风行风,不也是可感可触的医德吗?与上几例比角度不同,但殊途同归。个人认为:医品人品两不分,医品折射人品,人品领航医品,郜大夫助力医德建设,难能可贵啊,我谓之为更高层级的医德!

    兰花,纯真质朴接地气,那是医生为民的情怀;圣洁高雅不流俗,那是医者执着地坚守;芳名四海真君子,那是医行求真务实的写照。美丽兰花与高尚医德,彼此成就、相互衬托,永并蒂我心中,馨香于世间。

 (作者单位:京能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