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移动充电车”在老旧小区内较为实用                            ■记者 董一鸣/摄

        如今,海淀区小南庄小区的居民不再需要为了给汽车充电而四处奔波了。通过手机小程序提前下单,工作人员准时推着一台白色长方形的“盒子”来到车前进行充电。这便是由首钢城运公司研发的“智能移动充电车”。这台车整体为长方形,高度仅为家用轿车的2/3,雪白的车身如同一辆“雪糕车”。

        目前,海淀区小南庄小区内共有两部这样的充电车。该车辆通过底部安装的四个轮子由电力驱动运行,操控方向如同骑电动车一样简单,时速控制在3公里至4公里,仅相当于普通成年人步行的速度,使用过程更加安全,其小巧的设计也使其能够更好地穿梭于老旧小区狭窄的道路。

        海淀区小南庄小区始建于1993年,仅有的地面停车位数量有限,没有空余位置给电动车建设充电桩。移动充电车来到这里之前,小区内50多辆新能源汽车需要到外面寻找固定充电桩进行充电。

        首钢城运智能移动充电车项目负责人宋海洋介绍,针对海淀区小南庄小区实际情况,技术人员因地制宜设计了这款可移动的充电车。充电车主体为电动汽车常用的磷酸铁锂电池,可以适用于当下所有家用电动车,其60千瓦的功率可以确保1个小时左右让一辆新能源车“吃饱”。每次充电完成后,移动充电车辆返回专用的补电区休整,可以确保1个小时“满血复活”。两台设备交替使用每天可以满足小区一半左右车辆的充电需求。

        对于首钢城运智能移动充电车项目测试工程师赵成龙来说,这个如同大号“充电宝”的移动充电车并非只是简单地堆叠电池组,其内部还有诸多科技含量。其中,最重要的是热管理系统。鉴于北京气候冬冷夏热,以及可能面临的极端天气,该系统作为电池组的重要辅助技术,能够针对外界和电池温度变化进行自动识别分析,一旦环境温度超出设定的安全控制数值,系统便会通过内部安装的压缩机及热泵装置对电池组进行自动冷却或升温,以确保使用安全。若有车辆在低温状态下需要紧急充电,该系统还能够实现在低温工况下的即插即充。

        此外,车辆的主机操作平台和手机端小程序均为首钢城运公司自主研发。居民通过小程序可以实现扫码预约、过程查询、结算付费。另据了解,该套设备的电池组能高效运转约6000次,可以满足小区约4至5年的电动车充电需求。

        对于项目未来的前景,宋海洋表示,通过前期市场调查发现,北京市老旧小区普遍面临停车难、充电难问题,特别是许多老旧小区先天不足导致存在电力增容困难的情况,这也限制了固定式充电桩的建设速度。移动式充电车仅需要建设集中补电区对充电车进行充电,省去了多个充电桩。

        目前,首钢城运公司在海淀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石景山区、顺义区、东城区部分小区和胡同布置了相关充电车辆,并在青岛、聊城两地也应用了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