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田园生活” 在小城待久了,人们特别向往农村的田园生活,想想唐人王建的诗句“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确实令人神往。但是,现代的人享受着富足的生活,心性已经懒惰,真要是给你一片天地,让你去劳动耕作,也未必心情舒畅。前不久,小城农旅部门举办了以“和美乡村、魅力劳动”为主题的生活实践活动,我们单位部分人员积极参与其中。这次活动旨在展示劳动所创造的美丽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居住环境,除了赏花草、游果园以外,还进行了自然摄影比赛、果树认领体验、田间春耕实践、捉鸡捉鸭锻炼,让大家“沉浸式”体验田园生活。前年初冬 艺苑 2025年02月26日 1 点赞 0 评论 45 浏览
那浓郁的乡愁 在我的心底,藏着一幅幅温馨生动的画卷,它们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每到夜深人静或节日来临,便在我脑海中悄然闪烁。其中,最让我怀念与向往的,便是故乡那热闹非凡、充满温情的元宵节。我的家乡是一个被青山绿水环抱的小山村。这里没有大都市的喧嚣与繁华,却有着独属于乡村的宁静与和谐。而每年的元宵节,便是家乡最热闹、最温馨的时刻。元宵节的前一天,整个小村便开始忙碌起来。家家户户忙着打扫房屋,贴对联,挂灯笼,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节日特有的喜庆与期待。大人们忙着准备各种美食,尤其是那圆滚滚、象征着团圆和美满的汤圆,更是不可或缺的主角。我们家也不例外,奶奶 艺苑 2025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45 浏览
我在城里修地铁 逢年过节,免不了要跟亲戚朋友聚会,自然也经常被问到:“现在干什么工作呢?”最开始,我会告诉他们我是一名地铁设计师,然后会介绍我具体负责的是地铁车站建筑的设计工作,从规划到运营,地铁是如何一步步落地通车的,但还没等我解释完,大部分人最后都会给出一个高度概括的总结:“哦,就是修地铁的呗!”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说的时候,我先是一愣,但好像也没什么毛病,后来慢慢听得多了,我竟欣然接受了这个设定,现在再有人问起,我也干脆直接回应:我呀,修地铁的。我职业生涯中第一条地铁线路的设计工作,是从贵阳地铁2号线开启的。那是研究生毕业前夕,接到主任电 艺苑 2025年02月19日 0 点赞 0 评论 41 浏览
冬日歌 开岁小盈月为吉,满岭朱果芙蓉袭。瑶光仙子轻旋舞,遍撒金沙度糖槭。才摘角叶游人醉,又知青鸟再添衣。寒冬怎掩银盅脆,琼浆古松皎月齐。(作者单位:北京燃气集团怀柔公司) 艺苑 2025年02月19日 0 点赞 0 评论 45 浏览
水调歌头 南水北调 燕赵九百里,古都二千年。历经风雨沐浴,繁盛更空前。昔日河湖遍布,更有清泉股股,消逝旦夕间。城市要发展,瓶颈在水源。调水迫,人几代,宏图蓝。一十五载过去,弹指一挥间。千里长河落地,亿万人民受益,江水入幽燕。看密云水库,现碧水连天。(作者单位:北京市南水北调团城湖管理处) 艺苑 2025年02月19日 0 点赞 0 评论 56 浏览
文字的力量 文字能传承文化。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千年过去,巴特农神庙成了颓垣,古罗马早已化为风烟,但我们依然能够透过《荷马史诗》《埃涅阿斯纪》的文字,缅想往日的璀璨辉煌。文字的力量是永恒的,它穿过时空不可湮灭,文化得以永续传承,人类文明得以生生不息。文字能指引方向。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明确提出“三不八能”,其中把“能写”排在“八能”首位。《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十大精神武器》中,把“燃烧的文字”作为其中之一。文字能唤起共鸣。比如“半条 艺苑 2025年02月19日 0 点赞 0 评论 72 浏览
岁月里的温暖灯火 当新春的第一个满月,温柔地洒下银辉,农历正月十五,这个被称作元宵节,又唤作灯节的特殊日子,便带着它独有的浪漫与温情,悄然来临。元宵观灯,这一古老的传统习俗,宛如一条无形的丝线,串联起华夏大地千年的文化脉络,承载着无数先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愿。相传,灯彩的技艺始于西汉,各地民间艺人怀着对生活的热爱,用竹、木、藤、麦秸这些质朴的材料,精心雕琢出一盏盏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花灯。“张灯结彩”,那不仅仅是节日的装饰,更是人们心底对幸福生活最炽热的期盼。在这一天,阖家团圆,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软糯香甜的元宵,一同走进火树银花、热闹非凡的灯 艺苑 2025年02月19日 0 点赞 0 评论 40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