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1号线建国门复式交分道岔改造工程现场,工人在切割旧道岔。     ■记者 周宇杰/摄

   “2025年10月18日22时至10月19日6时,地铁1号线建国门站、东单站、永安里站临时封闭……”提示的广播声在车站中响起。10月18日21时30分,记者来到北京地铁1号线建国门站,一场针对26年轨道“老关节”的更换“手术”即将开始。随着工程作业前期准备完成,当天22时,地铁1号线建国门至永安里站区间复式交分道岔更新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北京地铁1号线建设年代久远,本次更新改造的复式交分道岔在1999年投入使用。日常运营的1号线列车由此经过,同时在1号线、2号线日常维护中,大型施工轨道车、综合维修检测车等车辆还要在此调转,身肩“重任”,目前“服役”已达26年。“道岔已经到达了使用年限,而且受到当时技术条件限制,通过日常维修和保养已无法维持其安全性能,且维修成本较高。为此,北京地铁公司经过多专业反复研究和论证,决定利用夜间地铁停运期对整组复式交分道岔进行更换,并对涉及道床进行专项整治。”北京地铁线路分公司综合维修一项目部副经理朱建告诉记者。

  记者在现场看到,需要更换的道岔位于场地狭小的隧道之内,这也意味着工程无法依靠大型器械进行。百余名北京地铁线路工人进入作业场地后,有条不紊地进行分工。工人们在工程的第一阶段,拆除原有道岔并进行临时线路铺设。现场,电动扳手、切割工具等齐齐上场,火花四溅之下,作业人员需要将长轨道切割成段,挪至一旁……“我们的改造工程分为三个阶段实施,今晚的工作完成后,接下来将进行第二阶段的道床专项整治;第三阶段则需要拆除临时线路,安装新复式交分道岔并恢复原功能,整体改造工程预计于明年完成。”朱建说。

  这样分阶段完成工程的计划考虑到了乘客出行问题,是在尽量不影响地铁整体运营的评估基础上决定的。朱建表示,在工程第一阶段,由于道岔拆除与铺设临时线路工作量较大,且铺设临时线路对施工精度的要求较高,单次作业达8小时。同时,需要拆除30余根轨连线、4组转辙机、20余根道岔轨件、160套扣件,并对临时线路进行取孔;铺设安装6根临时钢轨及90余套扣件,并在做好钢轨接头连接后开展线路精调,随后各专业设备进行确认。完成这样巨大的工作量,超出了常规夜间施工作业时间。为最大限度降低本次施工对运营的影响,经综合研判,北京地铁公司采取“常规夜间检修窗口期+客流低峰时段运营调整”模式,利用错峰施工模式,既为工程争取了有效作业时间,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乘客出行的影响。

  19日凌晨,电客车完成轧道。“第一阶段施工,时间紧迫、现场作业条件严苛,对我们来说是一场挑战。”朱建表示。下一步,北京地铁公司将持续优化施工方案,全力推进本次道岔改造,完成后续两个阶段的工作任务。

  地铁1号线建国门复式交分道岔改造完成后,将进一步提升1号线道岔通行稳定性,为安全运营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