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市重大办获悉,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一标段)成功研发并应用了高性能混凝土,作为专为百年建筑工程量身定制的高性能混凝土,具有独特的自愈合能力。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升故宫博物院在文物保护、研究、利用方面的能力,为故宫文物藏品的科学保护与有效展示提供有力支持。

  为提高建筑本身的品质标准,作为施工方的上海宝冶技术团队研发了高性能混凝土,该混凝土在出现裂缝时,能够通过内置的化学反应机制生成晶体,自动填充裂缝,如同科幻电影中自我愈合的“未来智能生命体”一样,从而显著提升了混凝土的后期致密性与防水效能,这一突破性成果填补了混凝土技术领域的空白,更为故宫北院打造高品质“好房子”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基础。

  上海宝冶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一标段)项目经理许子敬表示,团队首次提出了高性能裂缝自愈合低碳混凝土材料反应机理及材料制备理论,减少水泥用量30%,同时植入“自愈混凝土”技术(自动修复0.6毫米裂缝),抗冻融循环达350次,绿色技术契合“双碳”政策。

  此外,项目应用的“皮肤式”丙烯酸防水涂料可实现与结构同寿命的耐久性。丙烯酸防水涂料为偏无机类材料,绿色环保,施工过程采用“两布六涂”工艺,不动火,施工安全,防水涂料与结构满粘,解决了常规防水材料串水渗漏的通病。

  该项目还创新应用了无损结构高性能电渗透防潮除湿系统及文物展存大空间恒定环境控制技术,确保混凝土墙体干燥,解决室内潮湿问题;恒定环境大空间文物修复用房关键技术,包括AI驱动的预测性控制、分区独立精确控制、直接数字控制与自适应算法,满足文物库房温度±1摄氏度,湿度±5%的极小波动要求,为文物提供稳定、安全的保存环境。

  目前,项目已形成专利29件,核心期刊论文3篇、工法3部,软著1部,专著1部,技术总结1篇,国家级和省部级QC成果8项。项目获评“北京市建设工程智慧工地技术应用评价AAA”,“绿色安全样板工地”,并作为党建与业务融合典范入选北京市“施工现场党建先进单位A级项目”。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一标段)总建筑面积4.17万平方米,包含文物修复用房及办公服务用房。目前已全面完成主体结构与二次结构施工,正处于机电安装与装饰装修阶段。作为中央在京重点建设的特大型博物馆项目,该项目于2022年12月30日开工,其设计使用年限达百年,承担文物修复、办公服务及国际交往核心功能。

  据悉,项目目前已全面完成主体结构与二次结构施工,正处于机电安装与装饰装修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