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隅冀东水泥展品亮相山西省节能环保、“双碳”产业博览会。              ■企业/供图

  “您看这块油井水泥样品,能耐受地下2000米的高温高盐环境,国家好几处油气田的开发都在使用它!”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五届山西省节能环保、“双碳”产业博览会上,金隅冀东水泥展台成了行业焦点。展台虽小,却宛如一扇“行业之窗”——展柜上,适配油井、矿井回填、公路、铁路、水利核电等场景的水泥样品整齐排列,“金隅”“盾石”两大中国驰名商标的水泥产品凭借定制化优势,精准契合不同特殊场景需求。电子屏里绿色工厂与智能生产线的画面,悄然蕴含着这片区域以“绿色”为笔、“智慧”为墨,书写就的发展新篇。

   协同发力    绘就低碳发展“新底色”

  当人们的视线从产品延伸至企业发展脉络,金隅冀东水泥阳泉太原这区域的协同优势愈发清晰。近年来,区域紧扣“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主题,在降碳减耗上协同发力。生产端,区域内企业积极探索原燃材料替代,利用热解炭黑、生物质燃料等,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万吨;节能端,“光伏+生产”模式大幅降低对外购电的依赖,年余热发电量达17900万千瓦时,光伏发电量1000万千瓦时。

  目前,金隅冀东水泥产业汇聚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与省级研发平台,拥有超2400项知识产权,参与10余项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斩获“中国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等多项荣誉。该区域先后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能效领跑者”“高新技术企业”“环保绩效A级企业”“全国水泥行业质量领先企业”等重磅荣誉,见证了其在绿色发展、质量管控与产业升级领域中熠熠生辉的印记。

   创新为翼    绿色产品转型“加速度”

  近年来,技术创新成为区域水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和7全优实验室,研发的低碳、早强、耐磨、快硬、抗腐蚀、抗冻融等多类创新成果,在核电、机场跑道、隧道、油气井、基建工程、矿井回填、装饰、大体积混凝土、海工等领域落地应用,实现低碳与效益双赢,通过全方位、全过程服务,满足不同工程的客户需求。

  在油气与绿色生产领域,研发出3类适配不同井深的特种油井水泥,破解了高温高盐环境下的井筒强度难题,可耐受2000米深井的高温高盐环境。矿用水泥凭借缓凝特性、微膨胀的“超能力”,在煤矿巷道回填时紧密填充岩层间隙,从源头杜绝沉降隐患。聚焦黄河流域工程建设需求,区域研发的混凝土用复合掺合料能够优化混凝土和易性、提升后期强度、减少碳排放,已广泛应用于流域防洪堤坝、河道治理等工程,展现显著应用优势。区域生产的高钙石,一方面可作为水泥生产的重要原料,调节水泥性能,提升强度;另一方面可以作为电厂、钢厂等行业的脱硫材料,既降低了污染,又把原料“一材两用”。

   数智为擎    开启高效发展“新图景”

  数智化转型是区域深化绿色发展、提升运营效率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区域累计投入大量资金推进数智化升级,其中,投入6000万元打造的“采—运—卸”矿车无人驾驶项目,填补了全国水泥行业矿运全流程无人化的空白。

  金隅冀东水泥各企业结合自身业务搭建智能系统:智能生产调度系统实时优化能耗参数,降低生产波动;订单响应平台实现油井水泥“当日下单、3日送达”,提升客户服务效率;固废处置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固废成分与处置效果,保障合规性;辅料生产追溯系统精准记录每一批次产品生产数据,确保质量稳定。这些系统接入“云端”三位一体架构,实现生产、能源、运维等核心数据的高效整合。如今,区域运营效率提升40%、能效优化15%,多项能耗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从展会的一方展台,能清晰触摸到金隅冀东水泥的发展脉搏,以产品为根基,以阳泉太原区域内各企业的协同为羽翼,在绿色与智慧的双轨之上,既为重大工程筑牢材料根基,也在行业转型升级浪潮里,树立起“百花齐放、合力共赢”的示范标杆。未来,金隅冀东水泥阳泉太原区域将积极践行金隅集团“造好材料 建好房子 筑美好生活”核心使命,以“绿色”为底色、“创新”为引擎、“数智”为支撑,以更扎实的行动践行“双碳”目标,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持续贡献金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