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北京市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在这次持续强降雨过程中,北京地铁公司共投入2.44万保障人员,铺设8300余块防滑垫,摆放4600余个防滑提示牌,为乘客发放6万余件一次性雨衣。与此同时,精准调度高架线路,抢排车站出口积水……“地下长城”筑起一道保障市民出行的“安全防线”。

  在这场与暴雨的较量中,北京地铁凭借高度的责任感和快速响应机制,延长运营至深夜的车站灯火通明,守护着雨中乘客的出行路,彰显出地铁人的责任与使命。

  “你怎么还不走?”“怎么这么早就来了?”这是这两天张硕听到最多的两句话。作为昌平线早高峰进站客流最大车站——沙河站的丙班值班站长,28日本应该下白班的他主动留在车站,协助夜班丁班值班站长杨昕宇统计防汛物资使用情况,巡视站外雨箅子是否畅通。按他的话说,他在沙河站工作12年了,车站的事情他“门儿清”,守护车站平稳度汛是他的职责所在。20:40左右,沙河站外雨势渐大,“班长,站外现在雨变大了,出入口有乘客滞留。”听闻此消息,张硕立即携带一大包雨衣来到出入口。“需要雨衣的乘客可以到我这里领。”他提前将雨衣包装撕下再发放给乘客,并在出入口放置雨衣回收箱,尽可能地为乘客提供便利。

  29日9:40,宋家庄站厅里,10号线宋家庄站乙班值班站长李彤带领班组与5号线站长李霞、亦庄线站长张博两个班组紧密协作,共同筑牢这座拥有9个出入口的三线换乘枢纽。“咱们站体量大、出口多,必须像下围棋一样‘眼观全局’。”李彤指着综控室大屏上的实时监控说道。屏幕上,9个出入口的客流、积水情况清晰可见。29日早高峰,白班的李彤提前到岗,与夜班人员交接防汛重点。早高峰2小时内,近2万人次进出站叠加换乘客流,现场秩序井然……当高峰客流平稳离去,站外雨势渐弱,李彤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笑着说:“九个出口就是九个‘孩子’,汛期里哪个都得护周全!”

  北京地铁的“雨中曲”由两万余地铁人共同奏响。29日末班车结束后,由于雨势较大,运营二分公司11号线站务中心金安桥站丁班代理班长吴明博每小时巡视防汛重点部位——站前西广场积水情况,并与排水集团等应急人员及时对接。针对另外一个关键点——H口外侧1号疏散通道,他带领工作人员将应急门处挡水板升级为全高模式,以最高标准做好保障工作。运营期间,吴明博叮嘱综控员通过地铁气象智能平台持续关注降雨云图变化,以便采取对应的防汛举措。机电分公司第二项目部综合维修八部主任张鹊利用监测系统实时关注S1线各站排水泵工作状态及水位情况,当发现金安桥站东侧一台水泵显示自动排水状态后,立即拿起钢筋钩和雨伞直奔现场:“接到暴雨红色预警,我们不论昼夜每15分钟都会检查水泵状态,特别是有水泵启动时,要密切观察水位变化情况。”由于该站是防汛重点部位,机电分公司在车站站前东西广场布设了8台水泵,其中有6台固定水泵,2台大流量排水单元。张鹊用钢筋钩掀开井盖,撑着伞观察着井内的排水进度,直到露出管道才放心地把井盖放回原处。为了保障重点区域不出问题,张鹊一夜未眠。建维公司S1线维护工区副主任李春征带领班组员工对所辖车站站管区的漏水点进行排查,当巡视排水沟发现排水不够畅通时,会及时打开雨箅子,趴在地上取出杂物,做好疏通工作。

  凌晨4点,东坝车辆段内刚完成1500伏电缆专项排查工作的供电分公司第十二项目部运行部主任刘波,计划着手安排早高峰值守保障时,手机铃声突然响起。电话那头,是家人焦急的声音:“家里因为连续大雨,房间漏水了,情况挺严重,你快回来看看吧。”一边是焦急等待的家人,一边是重任在肩的工作。他毅然选择留在单位继续执行保障任务。为家里做好简单安排后,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

  一次次布控、一步步巡查、一遍遍排障,暴雨终将过去,但北京地铁人的坚守永不“打烊”。从预案到执行,从技术到人力,他们用专业与温情织就了一张“安全网”,让城市动脉在风雨中依然畅通。正如一位乘客的留言:“地铁站的灯光,是暴雨夜里最安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