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萍(右一)在工作中                                                  ■企业/供图

  在首都金融一线,有这样一位从业者——她从普通柜员起步,二十多年来始终扎根基层,把“为民服务”的赤诚初心,化作对职业的浓浓热情,渗透进每一笔业务、每一次走访中。她是北京银行清华园支行党支部书记、行长杜萍,一位用实干精神诠释新时代劳模内涵的金融人。日前,杜萍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合规为纲     二十年淬炼“零差错”底色

  20年前,刚入职北京银行的杜萍给自己立下规矩:每笔业务必须做到“零差错”。面对每天经手的大量账务,她反复核对做到严谨细致。走上管理岗位后,在项目审批中,她依然原则分明、作风干练,“该走的流程一步都不能少,杜绝任何特殊通道。”

  她把合规文化作为团队“必修课”,定期组织案例分析会、法规解读课,用身边案例解析风险,以法规解读筑牢防线。“合规不是束缚,是稳健发展的护身符。”在她的带领下,团队形成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为各项业务的稳健前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扎根为民    用脚步“走”出信任之路

  2010年,杜萍受命筹建北清路支行。“当时很多老百姓对我们还不熟悉,大家对理财产品的接受度也不高,让老百姓了解我们、信任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杜萍回忆道。

  “老百姓不熟悉我们,我们就主动走近他们。”杜萍说。没有知名度,她就带着团队走街串巷持续开展宣传,耐心地向居民介绍北京银行,讲解金融知识,深入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

  遇到居民有疑虑,她和团队就不厌其烦地用通俗的语言去解释,直到大家理解为止。“那一年,我们真是靠双脚‘走’出了市场,靠真诚‘磨’出了信任。”杜萍感慨。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带着团队用一年的时间在当地扎下了根,也赢得了口碑,不仅让网点顺利起步,更获得了当地政府的认可,也进一步擦亮了支行的品牌。

   银发暖心    架起代际沟通的“连心桥”

  调任清华园支行后,面对多数60多岁的高知老年客户和多数“90”后的支行员工,如何跨越代际、精准服务便成了杜萍首先思考的问题。老年客户阅历丰富、要求细致,年轻人热情十足,但缺方法。于是,她组织“新老员工经验交流会”,由老员工“传帮带”,传授沟通技巧和服务经验;同时推动客户服务精细化,要求团队熟悉客户的习惯和需求,以便提供更个性化、更便捷的服务。

  这份用心,让服务精准触达人心。一位80多岁高龄退休教授特意送来表扬信,写道:“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这正是北京银行践行‘增强人民幸福感和安全感’的一种体现吧”。这是对杜萍和团队用心服务的最美赞誉。

   科创赋能    为企业创新注入“金融活水”

  “科技企业的金融需求藏在技术细节里”。杜萍带着团队扎根中关村,结合支行实际,形成了清晰的发展规划和激励措施,进一步激活团队战斗力。为摸透科技企业“脉搏”,她持续走访客户,推动支行科技金融业务量增长40%。仅一年半,清华园支行通过创新业务模式、深化政企合作,业务发展迈上新台阶,获得北京银行系统内多项荣誉,成为转型发展的优秀示范。

  从支行柜员到管理者,从服务个人到赋能企业,杜萍的二十年金融路,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坚定。作为金融服务路上的“追光者”,她在为民服务的征程上步履不停——因为她坚信,将每一束微光汇聚起来,便能照亮更多人的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