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股份公司大兴分厂丸剂一车间工作人员合影(资料图)                ■企业/供图

  在同仁堂股份公司大兴生产基地,每天都有参观者循着药香而来。在这里,不仅可以通过一系列展览展示项目深入了解同仁堂的历史和文化,还能够透过宽大的玻璃窗,将“同仁牛黄清心丸”等经典名药的现代化生产场景尽收眼底。同仁堂股份公司大兴分厂丸剂一车间的职工早已习惯了工作过程被大家“检阅”,他们说:“让每一道工序接受审视,让每一粒药丸承载信任,这是我们的骄傲。”今年,该车间获得“北京市模范集体”称号。

   智能线上的品质守望者

  同仁堂股份公司大兴分厂丸剂一车间有80多名职工,主要生产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局方至宝丸、苏合香丸、孔圣枕中丸等产品。这些镌刻着历史印记的经典名方,如今在数字化智能生产线上焕发新生。

  该车间建成了大蜜丸数字化智能生产线,能够实现各工序、各环节有序衔接、自动化连线生产,生产效率实现了加倍提升。以包玻璃纸工序为例,每小时产量提升了12倍。高技术水平的生产线,对职工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家不仅要掌握中药生产工艺流程,还要熟悉设备操作技能。

  “现在招聘操作技能岗位的职工,对学历和专业有较高要求,涵盖中药、机电、设备等多个专业。”车间主任李海超介绍,“车间有一半职工是‘90后’‘00后’群体。”

  作为核心生产车间,丸剂一车间每一道工序都严格遵循“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祖训。车间还严格对标国际标准,努力将传统中医药文化推向世界,可谓“既守得住传统工艺的精髓,也接得住国际标准的检验”。

   老药坊里的智慧火花

  在中国进口博览会、乌镇健康大会等行业盛会上,丸剂一车间技师的现场展示让同仁堂的“非遗”技艺一次次走进大众视野。

  来自丸剂一车间的搓丸技师更是焦点——指尖翻飞间,一颗颗整齐光亮、大小均匀的药丸跃然掌上,便会引得人群中爆发出赞叹。这一刻,“非遗”技艺的精妙,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得到了充分展现。

  李海超至今仍记得生产局方至宝丸时的“卡壳”时刻。“第一次生产局方至宝丸时,总也不成条,我很多天都睡不着,辗转反侧思考琢磨。后来,我偶然间从面包机上获得灵感,于是赶紧到车间尝试,改进生产操作手法,终于获得了成功。”回忆起创新经历,李海超感慨良多。

  这样的创新故事在车间俯拾皆是。丸剂一车间多年来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导向,搭建起自动化连线作业生产线,推动分厂进一步向智能制造迈进。同时,丸剂一车间广泛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包纸机改造、多品种适应性改造、蘸蜡机丸药冷却系统改造等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果,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节约了大量生产成本。

  从手工作坊到智能车间,从“前店后厂”的老药铺到对标国际的生产基地,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是同仁堂品牌350余年来长盛不衰的文化密码。丸剂一车间这支“制药铁军”深知:老字号的生命力,在每一粒药丸的品质中,在一代代人的接力里。三百年的药香会继续飘远,而他们的故事,正写在新时代的药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