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南小区全景                                                 ■企业/供图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第二批)》,全国共有41个案例入选,北京4个项目入选。其中,住总集团采取“投资+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更新模式实施的北京市平谷南小区等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荣登榜单,入选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类典型案例。

  北京市平谷南小区等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是平谷区首个采取“投资+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运作的城市更新项目。平谷南小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作为企业承建的职工家属楼,是平谷区较早一批楼房建筑。该小区位于平谷区中心位置,周边教育资源集聚,生活配套设施相对完善,见证了平谷区城市发展与变迁,承载了几代平谷人的生活记忆。近年来,部分老旧小区普遍存在配套设施、无障碍设施不足等问题。2022年起,平谷区践行人民城市建设理念,选取平谷南小区等5个住宅小区、30栋住宅楼及平谷南小区锅炉房等存量资源作为整体改造对象,开展综合整治,解决群众关心的居住、环境、服务配套设施等问题。改造后的老旧小区焕发新颜,满足了居民对“好房子”的期许,打造的邻里配套设施已成为周边乃至整个平谷区居民休闲互动的热门场所。

  微利模式激活区域经济,文化IP唤醒闲置空间。住总集团投资1640万元,共盘活平谷南小区锅炉房、滨河街道原办公楼等低效闲置资产4781平方米,更新改造闲置锅炉房,打造“一体多能”的嵌入式社区服务综合体,已实现50%出租率,实现微利项目运营并带动周边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同时,打造“桃小平”“桃小谷”IP形象,依托传统节假日举办系列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居民和游客来访。

  北京市平谷南小区等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开展了楼本体厨房卫生间上下水改造,以及自行车棚改造、室外管线改造及景观小品提升等工作,直接惠及居民1586户,施划停车位、设置垃圾分类投放区、翻新粉刷楼道并安装扶手,有效解决小区环境杂乱、停车位紧缺等居民急难愁盼问题。

  科技赋能点亮社区生活,零碳技术解锁绿色密码。住总集团项目部在南小区锅炉房建筑墙面安装BIPV光伏幕墙,年发电量约4600千瓦时,实现公区照明直流用电自给自足,积极践行近零碳理念。增设光伏座椅、光伏地砖、光伏遮阳伞、踩踏发电动感单车等景观小品,推动绿色低碳产品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在改造过程中,住总集团项目部以党建为引领,政府、社会资本、居民组成“三方协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坚持“自下而上、以需定项、补齐短板”原则,街道、社区联合社会企业挨家挨户征求居民意见,根据居民反馈形成改造方案,确保项目设计贴近民生需求,包括增设便民生鲜超市、体育健身场所等居民迫切需要的配套设施。

  与此同时,项目部串联分散小区,打破单一小区改造局限,将滨河街道南小区、平谷镇城隍庙小区等5个分散小区纳入改造范围,同步实施各类基础设施、公共空间改造,避免重复施工、提高改造效率,提升整个区域基础设施的协调性和一致性。为盘活存量资源,项目部将南小区锅炉房改造为公共服务设施,引入超市、体育馆、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等,满足小区及周边居民购物、健身、文娱、托幼养老等多样化需求,实现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

  项目经理介绍,该项目采用“投资+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的城市更新模式,形成“整体授权、分步实施、多点盈利”的市场化运作体系,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可最大程度提升社会资本参与力度,社会资本投资占比达33%,提高了改造效率和城市更新项目的可持续性。

  为激活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项目部还采用“策划先行+招商先行”运营思路,启动设计方案前,提前多次走访属地办事处、小区及周边百姓,将社区短板、居民需求作为项目策划定位的“指南针”和“方向盘”,指导设计单位围绕功能定位开展建筑设计,最大限度避免重复拆改、装修浪费情况。此外,项目部提前预热招商工作,会同属地办事处充分考察拟引入企业,顺利引入品牌企业落地平谷区,开工前已有超50%可经营面积按照前期策划定位达成合作意向,实现运营闭环,确保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