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房再生水厂厂景图                                                   ■企业/供图

   近日,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公布了2024年度典型工程项目案例入库名单,在全国范围内共评选出15个典型项目,北京排水集团高碑店再生水厂工程项目、槐房再生水厂污泥处理中心工程项目成功入选。

  据了解,中国水协典型工程项目案例库是为总结和推广城镇供水排水典型工程实践经验,促进行业交流、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而设立的。依据《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典型工程项目案例入库征集管理办法(试行)》(中水协〔2020〕33号),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秉持优中选优、确保案例具有典型示范意义且经得起时间检验原则,开展2024年度典型工程项目案例遴选入库工作。经评审与公示,15项工程案例成功入选典型工程案例库,涵盖污水处理厂、供水工程、水环境综合治理、应急水源地修复等多领域项目。

  百万吨级大型水厂    自主创新升级改造

  高碑店再生水厂位于朝阳区高碑店乡,处理规模每日100万立方米,采用改良AAO+超滤膜处理工艺,服务流域面积96.61平方公里。水厂集水质精准达标控制、智慧化运行管理、高效资源回收利用于一体,出水水质达到北京市地标B标准,为通惠河治理和北京中心及东部城区水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做出突出贡献,是全国首座百万吨水厂、全国首批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北京市处理规模最大的再生水厂,树立了百万吨级大型水厂自主创新升级改造的先进典范。

  项目创新性地将初沉池改造为预缺氧池及厌氧池,并保留旁通侧流进水及原初沉池出水,为生物池增设多点碳源投加,高效地强化了生物脱氮除磷,使二沉出水TN稳定在20毫克/升以下。同时新增深度处理工艺为“反硝化生物滤池+超滤膜+臭氧+紫外”,确保出水水质达标。

  项目持续开展工艺运行优化,多维度全流程精细化运行调控,配备了初沉精确排泥系统、精确曝气、精确泥龄系统,形成基于在线硝氮、正磷酸盐、ORP等监测数据,搭建流域精细调水数学模型,实现污水处理厂各功能单元准确控制、流域水量经济调配、水质精准达标,改造后水厂二级处理生物脱氮除磷效能明显提升。项目将优化措施列入日常工艺调控序列,最大程度发挥升级改造工艺潜力和效果,为大型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提供可推广复制的实际案例支撑。

  探索资源化     可循环利用绿色途径

  槐房再生水厂位于丰台区槐房村,处理规模为每日60万立方米,采用AAO+MBR+臭氧脱色+紫外消毒+次氯酸钠补氯工艺,服务流域面积120平方公里。水厂主要处理构筑物布置在地下,地面设计为湿地景观,生态景观与污水处理构筑物融为一体,出水水质达到北京市地标B标准,具有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绿色低碳、环境友好等特点,对国内外全地下再生水厂规划、设计与施工等方面具有示范作用,是实现污泥无害化、稳定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典型项目,曾获国际水协会全球项目创新奖金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其地下水厂绿色建造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行业其他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槐房再生水厂污泥处理中心设计处理规模为1220吨/日,采用世界领先的“热水解+厌氧消化+板框脱水”处理工艺,厌氧消化时间减半,沼气率提高50%以上,实现污泥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化。其中,板框脱水滤液采用排水集团自主研发的厌氧氨氧化处理技术,与传统硝化反硝化技术相比,生产运行过程无需补充额外碳源,运行电耗降低60%,可实现TN去除率超过80%,同时,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90%。

  该项目每年可生产高品质污泥产品约10万吨,广泛用于林地利用、园林绿化、矿山修复、土地改良等土地利用领域。每吨污泥产品可替代传统有机肥0.67吨,实现土壤中有机质回收率35%、氮回收率3%、磷回收率7%、碳补偿0.6吨二氧化碳,相较于传统卫生填埋可实现碳减排2.6吨二氧化碳,为污泥处理处置提供一条资源化可循环利用的绿色途径。

  北京排水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排水集团将持续按照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方向,高质量建设运营典型项目,积极总结推广典型工程实践经验,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北排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