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投装备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                                     ■记者 周宇杰/摄

   2月14日,记者走进京投装备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以下简称“河北京车”)。12个车间内,工人们都已恢复往日忙碌景象,生产设备全面开启。在总组装车间,黄白相间的13号线列车被架在平台上,车内、车下都有工人忙着进行组装工作。调试车间内,工作人员对列车进行静态调试,确保列车照明、空调、整车牵引等性能符合标准。

  河北京车位于保定市满城区,是京投公司建于河北保定的“造车基地”。河北京车采取“北京研发+河北制造”的模式,既发挥了首都的创新优势,保持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又利用了河北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有效汇聚了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优势技术和创新资源,优化了京津冀区域的产业布局。

  京投装备河北京车位于保定市满城区。在厂区内的试车线上,为地铁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研发制造的新型电客车准备就绪。这辆车车头采用黑黄拼色,车身颜色黄白相间。基于对现有13号线列车性能的全面升级,新车具备很多新亮点。

  京投装备河北京车副总工程师张晓杰介绍:“北京地铁13号线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线路,列车升级采用以太网控制,提高了车辆智能化水平,列车启动、停车时整车冲击率更小,乘坐更舒适、平稳。13号线新车配备变频空调,车内温度调节速度快,噪音低,同时采用电加热座椅,让乘客冬季乘车更温暖、舒适。不仅如此,新车还具备蓄电池牵引功能,当车辆出现故障的时候,蓄电池可以为车辆提供动力,使车辆能够运行到下一站,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13号线现在总共是44列车,目前已经调试完成了40列车。”

  为了稳步推进项目生产,正月初八,河北京车就全面复工复产,并开展复工前安全教育及全厂设备专项检查,确保生产零隐患。同时,生产团队克服供应链和物流方面的挑战,通过提前规划、优化运输路线等措施,运用智能物流系统压缩交货周期,确保原材料按时供应。

  记者了解到,除13号线,备受关注的北京地铁22号线(平谷线)正在建设,2025年,河北京车计划生产制造100余辆平谷线列车。“平谷线列车属于市域列车,采用时速160公里的D型车,列车宽度比地铁车辆更宽,达到3.3米。”张晓杰说。

  河北京车是京投装备集团的全资子公司,2017年由北京与保定携手共建,以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为龙头,产品涵盖地铁、城轨等列车品种。京投装备河北京车党委副书记张冬威表示,比如,北京地铁3号线和12号线同时提供了时速200公里的智能市域动车组列车。这些车辆为提升轨道交通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提供了有力的装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