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档,取材于中国传统神话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2》票房登顶中国影史冠军,其联名盲盒产品系列全网脱销,粉丝直呼“一吒难求”;传统蛇年,各大博物馆推出的“蛇元素”文创产品更是市场火热,供不应求。这些现象级案例的背后,是中国文创产业在“国潮”浪潮下的集体爆发。

  根据相关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48.51%的消费者因“喜欢中国风”选择国潮产品,许多文创产品通过IP活化,将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消费符号。

  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碰撞”而来的火花早已不是新鲜事,国潮文创产品“爆款”频出,是其体现。早在2013年8月,北京故宫第一次面向公众征集文化产品创意,由此而始,一批诸如“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奉旨旅行”行李牌等出圈文创产品出现,渐渐吸引人们关注。2024年,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天宫藻井冰箱贴一“贴”难求、北京艺术馆乾隆御碑亭流沙落叶冰箱贴火爆金秋更是掀起了一股文创消费的热潮。

  在今年春节举办的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文创市集活动上,特地赶早排队购买“天宫藻井”冰箱贴的陈先生告诉记者:“优秀的文创产品寄托了一种文化感情,它让以前只能隔着玻璃观赏的文物走进‘家’里,每次看到这些文创,我就能想起一个故事,一段历史。”

  国潮文创的爆发,既是民族文化自信的觉醒,也是消费升级与产业创新的共振。除此之外,国潮文创融合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创新设计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满足了现代审美需求,这也是大众足以接受并消费的理由之一。以“天宫藻井”冰箱贴为例,天宫藻井文物本身的构造非常精美,是经过专家抢救以后在古建馆展出的。设计师在文物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设计,用五层的分层结构,将原来天宫藻井文物的精美结构巧妙地展示出来,表面采用传统珐琅描色工艺搭配玻璃漆上色,上市半年多销售额超千万元。

  未来,国潮还将进一步发展,继续在培育消费新场景、新业态中扮演重要角色。根据相关咨询机构发布的《2024年中国国潮经济发展状况及消费行为调查报告》预计,2028年,中国国潮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