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大年初二,中央民族大学三年级学生王萌原打算和三五好友来中华世纪坛看看口碑不错的“何以家国”文化主题展,不承想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技艺撞个满怀。当天,中华世纪坛全面启动“中华世纪坛传统文化季”。中华世纪坛展厅布置的百福墙、祝福林、全家福等打卡场景营造出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通过木板拓印活动,王萌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新春年画。

  据了解,“中华世纪坛传统文化季”包括“文化主题系列展”“非遗拓印活动”“传统文化市集”三大板块,让广大市民在春节期间看展览、逛市集、学非遗技艺,一站式体验“年味儿”传统文化活动。

  在活动期间,市集内容涵盖了20项非遗类主题手作以及24节气时令民俗,分为三大板块:百姓耳熟能详的传统手工艺品展示、特色年货文创产品销售、非遗大师现场表演与互动教学。无论是汉服、绒花、汉宫花饰品,还是木雕、木制品、木手串,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景泰蓝掐丝珐琅、剪纸、篆刻、内画鼻烟壶等项目,则通过精湛的手工艺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巳巳如意,岁岁安澜”面塑体验活动中,市级非遗传承人蒙杰悉心指导,市民用面粉、糯米粉等材料,亲手塑造出憨态可掬的面塑“蛇”,不仅传递了新一年的美好祝愿,也让这项古老的手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中国结制作体验活动中,中华世纪坛特邀非遗讲师马欣欣为游客介绍中国结的历史渊源、种类以及制作步骤。中国结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手工编绳工艺品,在春节期间制作尤为应景,寓意着吉祥如意、团圆美满。讲师详细讲解了中国结的基本编织方法,并指导每位参与者亲自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中国结。

  现场活动中,游客可以近距离观看京绣非遗传承文创饰品、旗袍、披肩的制作过程,感受老北京传统风车、脸谱面具背后的故事,探索满族传统药香的奥秘,体验吹糖人、牙雕、琥珀蜜蜡等传统技艺的魅力。本次活动不仅在线下获得积极响应,线上返图更是如火如荼。自活动启动以来,社交平台上带话题#我在中华世纪坛过节#的帖子数量持续攀升。

  中华世纪坛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中华世纪坛大众篆刻体验中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机构合作,精心策划了24场以中华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及传统节日民俗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制作活动,共迎来了超过500个家庭的热情参与,并且赢得了社会各界良好的评价和广泛的认可。2025年,中华世纪坛将探索更多非遗之美,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