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煤电板块代表,京能康巴什热电厂布局从传统煤电向风光火储氢综合能源企业转型 ■企业/供图
京能集团是一家以热力、电力、煤炭为主业,集健康文旅、金融服务等多业态于一体的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双百行动”标杆企业。京能集团党委副书记、职工董事、新闻发言人孟文涛表示,京能集团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深化国企改革,打造“党建+双碳”品牌,当好首都能源保障主力军。
立足“三个京能” 提高核心竞争力
孟文涛表示,在优化产业布局方面,京能集团坚持立足于“三个京能”建设。近年来,京能集团确立了打造“绿色京能”“数字京能”“创新京能”的“三个京能”战略目标,提高核心竞争力。
在“绿色京能”方面,京能集团打通“绿电进京”通道,在河北、内蒙古等地建设了一大批百万千瓦级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同时持续拓展京内光伏项目,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提供绿色电力,助力北京冬奥首次实现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是“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的主要践行者。目前,京能集团电力装机规模突破5000万千瓦,提前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目标。近三年,京能集团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年均增速超54%。在地方能源企业中,京能集团可再生能源装机和占比均位于前列。
在“数字京能”方面,实施数字底座建设,“京能云”投入运营,骨干网基本建成。建立了清洁能源智慧监管中心、热力调度指挥中心、财务共享中心,打造了不动产经营管理系统、智慧党建、智慧工会等平台,目前“数字京能”建设已初具规模。
在“创新京能”方面,成立区域党建共同体,创新开展“链上党建”,在智慧供热、新型储能、绿色建筑、为老服务等产业上推动“党建链”赋能“产业链”。建立了“1+1+N”科技创新体系,科技研发投入连续4年达到全国同行业优秀值以上水平。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9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8家。近三年,高新技术企业收入占比均超过40%。
深化“三项制度” 激发企业活力
“近年来,我们敢于啃‘硬骨头’,在三项制度改革上狠下功夫,一年比一年力度更大。” 孟文涛说。
京能集团制定了集团中层领导人员能上能下办法、任期制契约化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稳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普遍推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全员绩效考核等市场化用工制度,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管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签约、考核、兑现率均达100%。250余家企业开展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员工持股等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机制,激励人数近5000人。
能源板块企业 实现上市公司全覆盖
近年来,京能集团通过上市公司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2020年收购熊猫绿能,2022年收购华通热力,新增京内供热面积约2600万平方米,实现了主业上市公司全覆盖。”孟文涛介绍,目前京能集团控股清洁能源、京能电力、昊华能源、京能置业、京能国际、京能热力6家上市公司,京能集团产业链韧性不断增强。2023年底,京能集团资产规模、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比2012年底分别增长3.4倍、3.2倍、2.2倍,连续5年被评为北京市国资委A级企业。“今年上半年,我们生产经营管理各项工作保持了稳中有进、提质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指标再创新高,圆满实现了‘双过半’任务目标,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京能集团生根于北京,也全力服务于北京。今后,京能集团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国资委的领导下,锚定首都能源主力军定位,不断深化国企改革,大力激发企业活力。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争做首都绿色能源供应链链长,为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贡献京能力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