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隅冀东水泥唐山分公司厂区外景。 ■企业/供图
走进金隅冀东水泥唐山分公司,厂区道路不见粉尘,污染物排放浓度实时监测信息公开大屏上实时跳动的排放数据格外醒目:颗粒物低于1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低于30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低于50毫克/立方米。这组远超国家标准的数值,标志着我国水泥行业首个全工序超低排放改造在此成功落地。
这场投入2亿元的“绿色革命”,通过15项技改工程将颗粒物、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72%和71%,同时协同减排二氧化碳近20万吨,让人们告别传统水泥厂“晴天扬尘、雨天泥泞”的印象。
金隅冀东水泥唐山分公司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环保管控作为企业卓越运营的核心环节。该公司实施了料棚封闭改造、运输皮带封闭改造、水泥窑脱硫脱硝改造、除尘设施升级改造、喷雾抑尘改造等多项治理工程,通过对有组织排放的精益化管理和对无组织排放的全方位、立体化综合整治,打造了全流程、无死角的绿色清洁生产体系;在数据实时联网的基础上,依托环境管控一体化平台,实现监测数据异常预警和处置的闭环管理;强力推行清洁运输,规定运输车辆必须符合国六或新能源标准,采取运费补贴激励措施,率先完成包括清洁运输指标的全工序超低排放改造任务。
在陕西铜川,全流程智能化万吨熟料水泥生产线已投产;在山西阳泉的5G智慧矿山上,新能源矿车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有条不紊地穿梭……数智化转型是深化绿色发展、提升运营效率的关键举措。传统建材的“绿色智能革命”,先从生产车间的变革开始。
截至目前,金隅冀东水泥已有14家企业获评先进级智能工厂,累计拥有5家国家级智能工厂、2家国家5G工厂,11个场景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更具突破性的变化出现在新材料研发领域。近年来,金隅集团由基础建材领域逐步向高性能、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材料领域迈进。2024年,金隅集团新材料产业收入48.5亿元,占制造业收入比例13%。今年1-5月份,金隅集团新材料产业收入规模已达30亿元,占制造业收入比例达24%,新赛道的爆发力持续显现。
新材料研发的价值,在于精准对接国家战略与重大工程需求。2024年9月,金隅集团为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一标段)量身打造了能“自动愈合”的混凝土,能自动修复填充0.6毫米以内的裂缝,提高建筑结构的耐久性。今年3月,金隅通达公司为长征八号遥六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1号发射工位提供自主研发的高耐烧蚀材料,该材料经受住了瞬时超2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考验。多年来,金隅耐烧蚀材料已应用于太原、文昌、酒泉、西昌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助力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金隅集团材料研发的价值,还在于用高附加值产品提升金隅品牌的影响力。北京三重镜业(大厂)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专注于光学元器件的研发与生产,其精密光学镀膜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车载激光雷达等领域,表面镜产品远销欧洲及东南亚等市场。今年4月,北京金隅节能保温科技(大厂)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平方米岩纤板生产线正式投产,新产品可替代天然木材、石材、金属板、瓷砖等,一经问世便迅速打开了国际市场。专门为海绵城市、生态修复和农业无土栽培研发的“隅绵”生态系统,已在矿山修复、屋顶绿化、果蔬花卉种植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此外,还有更多金隅新材料创新成果在多领域、多场景中实现应用转化:折叠式组合建筑成套技术为移动房屋带来突破性解决方案;低碳围护结构技术体系融合源头低碳材料与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成功运用于金隅兴发科技园“零碳建筑”等实践项目;年处置规模10万吨的水泥窑协同处置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示范线正式投运,实现稳定销售。
这种“材料+服务”的模式,正是建材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金隅集团通过绿色化发展,成为“城市净化器、政府好帮手”;在新材料领域,研发直接对接重点工程,使金隅从材料供应商跃升为城市发展服务商。
今年8月,金隅集团科技创新战略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16位专家成员中包含10位院士。这个“高端智囊团”将围绕“新材料”“双碳”“数智化”三大主攻方向,为金隅集团破解“卡脖子”技术、打通成果转化链路提供精准指导,也让金隅的创新从单点突破转向体系化推进。
高端智库锚定方向、传统厂区智能升级、新材料持续突破……金隅这家北京老牌国企正通过全链条创新,让“水泥灰”变为“科技蓝”“生态绿”。这些带着“科技基因”的新材料、新技术,撑起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脊梁”,更成为支撑北京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