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北京社区文化节在丰台区大红门街道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正式拉开帷幕,整体活动将持续至10月19日。

  作为“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和“文化共生”的创新实践,本届北京社区文化节以“交流研讨凝智慧、展览讲座聚共识、文艺汇演跨社区、民生市集促消费”四大亮点为主线,计划在丰台、朝阳、西城、顺义的核心商圈举办5场线下活动,持续打造睦邻友好、文化交融的场景新体验。

  北京社区文化节选择大红门作为启动地点,体现了文化资源与区域转型发展的深度契合。文化节的举办将有力推动大红门地区从“地理单元”向“精神家园”的转变,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启动仪式上,来自不同社区的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代表成为一道特别的风景。他们登台朗诵《纪念碑》,以掷地有声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奋斗故事,字里行间流露出这片土地的深情与对社区家园的归属感。作为社区生活的参与者和社区文化的传播者,他们用最真挚的方式为北京社区文化增添了鲜活而有力的一笔。

  首场活动中的文化共创内容板块丰富:“北京胡同记忆”摄影展通过近百幅照片展示了北京胡同的建筑艺术、人文风貌与生活百态,以“门·人·情·景”为线索,带领观众感受胡同里的历史沉淀与市井烟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带来“与美同行”艺术共创课,指导社区学子运用拼贴、拓印等多元技法完成专属作品;人教社的“生活思享会”化身文学课堂,以《西游记》为引,引导孩子们在思辨中感受经典魅力;“艺术美学展”聚焦微观之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的设计师们呈现了一系列“可以佩戴的微型艺术品”。

  文艺汇演进社区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从戏曲名家到社区“民星”,各类节目精彩纷呈。北京曲剧《我这一辈子》以醇厚唱腔与细腻表演,将观众带回老北京胡同的烟火岁月。社区文艺汇演气氛热烈,茶艺展示、舞蹈表演、民乐演奏、葫芦丝表演、非洲鼓、太极拳、大合唱等节目轮番上演。来自丰台、朝阳、西城、东城、房山等6个区的23支文艺团队,展现出社区的温情与热情,不同地区的文化在交流中融合,焕发新的生机。

  由70余个摊位组成的“非遗+文创+农产品+美食”矩阵成为这场盛宴的“人气担当”。非遗体验区内,插花、京绣、翻花、彩塑、京剧脸谱等项目吸引市民沉浸体验,满含寓意美好的插花作品,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技艺的温度。文创区惊喜不断:不仅有国子监文创、人教社文创等文化气息浓厚的产品,北京日报印厂更是把印报机搬到展位,观众可一键美拍,登上“头版”,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号外”。

  美食区香气四溢,铁板上的炙子烤肉嗞嗞作响,上海灌汤包皮薄汤鲜,城隍庙臭豆腐外酥里嫩,捞汁海鲜冰爽酸辣。农产品区则将京郊丰收的喜悦装进市民购物袋:门头沟白梨、房山花馍、大桃、玉米、花猪腊味……各式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

  据悉,9月至10月,北京社区文化节将继续依托“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和“文化共生”的创新实践,持续打造睦邻友好、文化交融的场景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