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服贸会上,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精心搭建平台,设置能源保障、管线感知、城市照明、环境卫生四个主题板块,共20余家行业企业参展,突出展示高科技和人工智能在城市管理领域内的经验探索和具体应用。

  能源保障板块突出智能保障,实践低碳安全新路径。集中展示虚拟电厂、兆瓦超充、全固态电池换电、锂电池健康评估等技术,助力打造安全、低碳、高效的车、桩、位、网一体化管理体系;管线感知板块突出智联管网,守护城市韧性生命线。集中展示卫星遥感监控、智能机器人(机器狗)巡检等新型地下管线监测检修技术手段,生动呈现“太空—地上—地下”三位一体的“韧性城市”生命线智慧监测体系。

  城市照明板块突出智控光影,集中展示企业在城市景观照明、新型路灯灯具和灯光物控节能改造等方面为城市照明系统提供的整体性升级方案。该展区多家企业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或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环境卫生板块突出智净未来,科技赋能环卫新形态。集中展示“AI智慧焚烧”“互联网+回收”“无人驾驶环卫车”“智能环卫机具”等新技术、新模式,打造城市道路清洁、垃圾焚烧、垃圾分类和再生循环新场景。

  此外,18台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机亮相服贸会现场,分布在各展馆入口和志愿服务站旁,现场收集各类可回收物,吸引众多观众体验。这些回收机前沿的技术和服务,正推动垃圾分类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扫码开门、投递废品,随后收益到账。这台看似简单的机器,背后是“爱回收”打造的全链条数字化回收体系,能让垃圾分类变得简单又高效。目前,这样的智能回收机在北京共有2106台,日回收量达150吨,覆盖960个小区,累计投递次数达420万次,累计投递重量达1.1万吨。记者在现场看到,“爱回收”打造了可回收物收集、中转、分拣的“点—站—场”闭环体系。在可回收物有偿回收模式牵引下,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显著提升,此模式以市场化、标准化、技术化的方式,实现垃圾的有效减量。

  智能回收机运营方“爱回收”北京区域负责人苏鸿坡介绍,智能回收机主要回收4大类可回收物,纸类、塑料、金属和织物,织物包括旧衣服、旧鞋,塑料中比如常见的外卖餐盒、塑料泡沫也可直接投递到回收机,回收机会按0.6元每公斤加随机红包的形式进行结算,结算的钱直接到用户微信钱包,实时到账,非常方便。

  据介绍,居民投递的可回收物,经过中转站暂存后,会被送到末端分拣中心,进而精细分拣为80余个品类。“爱回收”垃圾分类业务负责人倪春表示,可回收物从用户端起,到中转站,再由干线运输到分拣中心,全流程由中央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所有回收物包裹都有唯一识别码,实现全链条数字化、可追溯。精细分拣完的产品销售至下游资源化利用企业,实现市场化运作和收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