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公司外景。 ■企业/供图
北京地铁资源开发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铁公司”)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核心业务包括便民商业开发、广告经营、数字化平台建设,公司既是城市形象窗口,又是民生服务的重要载体。面对地铁空间资源开发政策约束强、利益相关方复杂、新兴业务风险叠加等挑战,公司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合规管理路径。
一、稳步推进,分步开展合规建设
公司作为地铁公司合规建设首批试点单位,自2022年6月启动合规建设,确立了以风险管理为目标、以分阶段建设为导向的基本思路,形成风险防控与治理效能并重的实践路径。三阶段建设成效显著:
(一)制度筑基,构建公司合规管理体系
2022年,公司处于体系搭建阶段,在此期间制定了《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出台了《合规管理办法》《合规行为准则》等基础制度。搭建了合规管理组织机构,明确了机构职责以及合规建设工作任务。通过合规调研、专题培训、中心组学习等形式强化合规理念,为后续工作奠定文化基础。
(二)机制落地,形成风险防控闭环链条
2023年度公司合规管理体系全面运行阶段,主要做法有:一是编制一组清单:结合外法内规以及历年巡视、巡察、审计、内控发现问题开展全面风险识别评估,编制合规管理风险清单、岗位职责清单和流程管控清单,对合规风险分类识别、分级管控。二是实施两个机制:实施合规咨询和合规专项监督机制。对业务部门提出的合规咨询,及时提出合规意见和解决建议,通过合规咨询防范个性化风险。开展合同履约、劳动用工专项监督检查,通过合规专项监督检查解决普遍性风险。三是拓展“三项法审”:在落实上级要求的“三个百分之百”法律审核的基础上,拓展至包括重要决策、经济合同、规章制度、法人授权、对外函件、经营付款“六个百分之百”审核。四是开展一系列宣传:将合规管理纳入中心组法治专题学习内容,推动关键少数强化合规意识;组织全员签订合规承诺书,并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全员合规理念持续深化。经过一年的运转,公司合规管理体系有效运转,合规管理在防控风险、规范经营方面作用发挥明显。
(三)效能深化,筑牢长效治理动态格局
2024年为深化提升阶段。实施“三合一”改革,法治、合规、内控在组织结构、职能分工、制度体系、工作机制、人员队伍等方面实现“一体化”。探索尝试自主开展合规有效性评价,系统性检验体系建设成效。动态更新风险清单,更新合规义务规范202项、合规风险6个,新增控制措施10项。完善部室合规考核指标体系,设置5类21项指标,压实合规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应收账款月度监控预警机制,联合党群部门协同开展招标采购协同监督,形成长效化风险防控格局。
通过三年阶梯式建设,公司实现从合规体系构建到合规体系良好运转的跨越发展。
二、四点发力,着力破解重点领域合规困境
合规建设紧密结合公司主业,确定重点领域、重要环节及重点岗位人员,在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同步着力解决经营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狠抓合同履行、招标采购、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合规风险控制。
(一)聚焦合同履行风险控制
合同管理是公司合规经营的重点领域,而履约管理则是确保合同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近年受疫情冲击与经济环境变化影响,公司合同履行状况受到挑战,2019-2024年,公司年均合同变更量超过在履行合同量的50%,近一半的合作单位存在违约付款的情况,公司应收账款压力持续扩大。叠加合同条款设计缺陷等问题,如过高的履约保证金、逾期付款违约金和解除违约金(下统称“三金”),导致履约争议频发,严重制约了经营的持续稳定发展。
针对上述挑战,公司构建了多维应对体系。制度层面,完善合同管理规定,结合法律法规、司法判例以及公司经营实际将“三金”调整至法定且可行的范围;管理层面,建立分级协商与风险预警机制,细化违约追责措施;政策协同方面,落实租金减免政策为中小商户纾困,主动改善营商环境,为合作方经营提供便利;法律工具层面,完善证据链管理,解除合同时严格区分违约性质,综合运用情势变更原则与公平原则合理确定违约责任。这些措施形成兼顾风险防控与商业利益的法治化履约监管机制,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补齐采购领域制度短板
推动完善《采购管理办法》、制定《单一来源采购管理规定》等管理制度,形成覆盖招标、竞争性磋商、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等采购方式的全流程规范。对招标项目进行100%法律审查,重点审核文件合规性、程序合法性;联合纪检监察部门开展专项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并推动整改。针对简易采购程序不规范问题,要求主责部室进一步规范执行标准,真正发挥制度的实效,助力经营效率提升。
(三)强化数字化合规建设
围绕地铁智采、达人圈等平台运营,构建数据安全三级防护体系。制度方面,制定《网络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等专项制度,明确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标准,敏感信息加密传输存储率实现100%。技术层面,完成数字化平台三级等保续评,部署AI监测系统实时拦截异常访问。用户合规管理方面,与注册用户签订协议,设置违规责任明示提醒,对违规用户及时进行处理。建立商户资质动态核验机制,下架证照过期商户。公司数字化平台合规运营,提升了公司整体竞争优势,为公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持续完善制度体系
制度制定环节在合规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是构建有效合规体系的核心战略支点,公司始终将规章制度作为合规建设的重点,将法律法规及相关合规要求融入规章制度,确保规章制度的合法、合规与合理性,使合规之“规”真正成为科学之规、有效之规。持续推动规章制度的“废改立释”,2022-2024年累计修订制度119项,使合规要求精准嵌入合同履约、招标采购等重点领域业务流程。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三会”工作规则、招商管理、招标采购等十项重要制度作为公司领导和各部室必知的基本规范,做到“科学立规、人人知规、严格守规”。
三、实践凝练,合规建设的几点体会
公司在合规管理实践中,通过系统性建设与创新探索,形成了具有示范价值的经验模式,其核心经验可归纳为以下四个层面:
(一)领导重视与组织保障:构建合规管理组织架构
公司高度重视合规管理的战略定位,通过领导层深度参与和组织体系优化顶层设计。一是公司设置总法律顾问,成为地铁公司所属单位中首个设立总法律顾问的子公司。公司明确总法律顾问担任合规负责人,统筹法务、合规、内控、风险“四位一体”管理职能,实现风险防控资源整合。总法律顾问在合规建设中充分发挥核心作用,通过法律审查、合规审查与咨询以及列席董事会、党总支会及经理办公会等形式,将合规要求嵌入公司重大决策全流程。二是建立和不断完善合规管理体系,明确合规领导机构和职责,成立专职法务合规部门,在业务部门设置法务合规联络员,形成覆盖全员的合规管理网络。
(二)体系融合与机制创新:打造协同高效运行模式
公司以体系融合与工具创新破解合规管理碎片化难题。一是推动法务、合规、内控一体化建设,通过职能整合、流程重构及《内控合规手册》编制,实现风险识别、控制措施与业务流程的深度融合。二是创新风险分级管控工具,编制《法律合规风险等级表》,将风险划分为五级并运用于法律审核工作中,为业务决策提供量化指引。三是建立合规风险提示单机制,针对应收账款逾期、招标采购等重点风险,通过书面提示、整改跟踪与考核挂钩实现闭环管理,突破传统管理边界,显著提升合规效能。
(三)风险防控与动态管理:强化全周期风险治理能力
公司通过动态监控与专项治理构建风险防控屏障。一是建立合规管理“三张清单”,每年对“三张清单”进行动态更新,确保风险库与业务发展同步迭代。二是实施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开展合同履约检查、招标采购法律体检等行动,堵塞管理漏洞。三是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法务合规部与财务、业务部门每月联动监控应收账款,结合账期、行业趋势预判风险,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控制。
(四)文化培育与责任落实:夯实合规内生驱动基础
公司以文化浸润与考核压实双轮驱动全员合规意识提升。一是构建多层次培训体系,总法律顾问亲自授课,将合规纳入中心组学习、新员工必修课及全员年度培训,每年开展普法活动不低于3场,全员签署合规承诺书。二是实施“合规绩效量化考核”,将合规建设责任分解为5类21项指标纳入部门考核,与绩效薪酬直接挂钩。三是通过合规联席会议、典型案例通报等机制,促进合规要求转化为员工自觉行动,形成“合规创造价值”的文化共识。
四、结语
公司的合规管理实践表明,国有企业需以制度建设为根基、以风险管控为核心、以考核激励为驱动,方能实现合规与经营的深度融合。作为总法律顾问,我深刻体会到合规管理不仅是“底线守卫”,更是“价值创造”。未来,公司将围绕“体系协同、专项治理、文化浸润”持续发力,为国有企业合规管理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