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字,有人念吕也有人念营,都是秀才识字念半边,正确读音是莒[jǔ],莒姓、莒县的莒。莒县史上称莒国,“是东夷民族莒人早在商代就已建立起来的土著国家,至周武王褒封少昊之后兹与期于莒,历春秋战国约30传,国存仅在周代就近700年之久。”“先有莒国,后有齐鲁”不为谬也。史上曾有过“齐鲁莒”鼎立、“齐鲁莒”文化并称之时,也有“春秋莒国,鼎力齐鲁”之说。公元前343年(时间说法不一,此据莒州博物馆资料)为楚所灭。这么特,这么奇,这么有历史,何不去一去?也巧,说着就来了。

  5月末,应好友之邀,在莒县游玩了几天,参观莒州博物馆,漫步莒国古城,逛浮来山景区,探访刘勰故居,考察浮来春酒厂,寻访陵阳河遗址,感受颇多,突出有“三心”。

  一曰“公心”。进县城过沭河大桥沿银杏大道向西,右手边县政府西侧有个文化广场,广场内有个褐色四层仿古建筑,第三层中上竖刻楷书“公心阁”;到了下榻的莒州大饭店,大堂内也有一个顶天立地公心阁木刻,右上角题字“公心为民”。我纳闷,此地莫不是有什么情如“戒石铭”或岳阳楼般堪为“政鉴”的古建筑?经打听方知,1982年,许传江接受组织安排,回岳家村任支书,深感老百姓最希望干部公平、公正,许书记带领支部一班人承诺“一碗水端平”。空口无凭,设“节”筑“阁”建“亭”为证。2001年始,设每年11月1日为岳家村“公心节”。这天,村干部要在大会上述职,亮公心,讲公事,请村民提意见。随着旧村楼房化改造,2010年,村里投资500万元修建了公心阁,并于次年7月1日落成。村民们则自发捐资修建了“公心亭”。一个公心节,一座公心阁,一座公心亭,铸就了“公心文化”的村魂:以“公心向党、公心为民、公心处事、公心律己”为核心价值,以“三靠”(靠清白站稳自己脚跟、靠实干树立自己形象、靠真诚赢得群众信赖)、“三无”(无官心、无傲心、无偏心)、“三吃”(吃苦、吃亏、吃气)为基本要求。若问“公心”给老百姓带来什么?仅举一例:60岁以上老人集体供养, 住老年公寓,免费吃住,为此村集体每年花费数百万元。后来,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弘扬建设“公心文化”,岳家村与县委县政府之间的一条大街也被命名为“公心街”。公心之风吹拂莒城,公心文化愈加浓郁。那天,我特意来到沭景园文化广场,公心阁首层正面“四重高阁雕梁画栋流光溢彩平添沭水三分秀,一片公心勤政倡廉崇德尚孝长留中华万古风”的联句也深深沁润我的心。

  二曰“文心”。莒城不大,文化深厚。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可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古陶器上,有20余件刻有图像文字,这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也是世界之最,比甲骨文还要早1500余年。莒县是刘勰的故乡。而莒县刘氏大族,乃齐悼惠王刘肥之子刘章的后裔。刘勰生于斯长于斯又落叶归根殁于斯葬于斯。皇皇一部《文心雕龙》,被南梁开国功臣、文坛领袖沈约“谓为深得文理,常陈诸几案”,更在家乡扎下了“文心”的根。高不过300米的浮来山,也因刘勰故居和那棵4000年的“天下银杏第一树”,应了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浮来山上有个六角飞檐红亭,乃1962年《文心雕龙》成书1460周年之际为纪念刘勰所建,亭旁立石碑,刻郭沫若题“文心亭”三个如椽大字。

  浮来山上有“文心亭”,莒县城内有“文心路”“文心苑”“文心广场”“文心花园”“文心家园”“文心宾馆”“文心路小学”“文心路中学”……“文心”,无疑是莒城的文化之魂。“文心”的最大效应是厚文重教,一个县城仅冠名“莒县”的就有6所中学。“文心”的社会效应则是文人多、书法家多、文事活动多。莒县有“山东省民间书画艺术之乡”称号,另有莒县书画“六老”久负盛名,6人中4人被聘为山东省文史馆员。还有新鲜的,莒县城里乡村,过年没有买对联的,家家户户自己挥毫洒墨,比谁家对联字好、寓意好,我惊叹“文心”的魅力。

  三曰“醉心”。醉心者,美酒也。徜徉在莒国古城,跟着感觉走,就走进了莒国酒坊。说是酒坊,实则浮来春酒博物馆,也是莒国酿酒之一斑。莒国史上富足,“农业发展,粮食有了剩余,酿酒业随之兴起。”莒国酿酒历史源远流长,有“中国酿酒发源地”之称。陵阳河遗址出土的5000多年前成组套酿酒和饮酒器皿,集中体现了莒国酿酒的源头地位和发展水平。

  若问酒家今何在?导游近指“浮来春”。有联曰:

  岁月悠悠,你方唱罢我登场,莒国酿酒师承古法此起彼伏源流不断;与时俱进,千年老窖万年糟,不同曲种多种香型高低度数美酒纷呈。

  莒县酿酒从远古走来,时光走到1927年,莒县招贤镇一位名叫李盆的人,办了一家字号为“仁和泰”的酒坊,酒酿得不错,生意兴隆,小有名气。后来国有化为莒县酒厂,再后又改组改制为浮来春酿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酿造的浮来春特曲、浮来春酒先后在第29届、30届布鲁塞尔世界优质产品评选会上获“世界最高质量金奖”“国际金奖”;在首届曼谷国际名酒博览会上获最高金奖,并被组委会授予“世界名酒,酒中独秀”美称;1993年又获德国慕尼黑名酒博览会金奖,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辞行那天晚上,与友人共饮浮来春酿“毋忘在莒”美酒,仿佛喝下了来自远古的酒香,我心也醉了。

  (作者单位:北京住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