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六届科创汇联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于5月10日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会议中心圆满落幕。作为2025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核心活动与北京市2025“智领未来”北京人工智能系列品牌活动,本届论坛‌以“‌智能体·汇联AI‌”为主题,以“‌AI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汇聚了来自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众多专家、学者、行业领军者,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路径。

  中关村软件园作为该论坛的支持单位,集聚了700多家知名科技企业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量子技术等领域形成了全国领先的特色产业集群。近两年,该园区形成了丰富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在算力、模型、核心算法、集成应用等领域均有布局,聚集了众多AI芯片、算力存储、AI框架、大模型等领军企业,培育了一批生物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等创新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在无人驾驶、智慧教育、AI金融等领域形成了丰富的应用生态。

  此次论坛以“1+2+N”全景赋能体系建设,1场AI未来体验展通过沉浸式场景,展现智能体、数智人、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等前沿应用的魅力;2大主题论坛分别聚焦技术趋势与政策协同;N场垂直分论坛覆盖数字政府等“10+”行业,推动“500+”企业与机构对接AI解决方案,助力产业智能化转型。

  中关村软件园总经理助理邓延嵘分享了园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成果及未来布局。他表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成为推动各行业创新和变革的重要引擎。该园区将紧抓这一波产业创新机遇,将人工智能作为未来3年至5年重点发展的方向,全力支持大模型及核心技术、数据治理与运营、AI应用、智能交互硬件、人机协同等企业落地发展。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关村软件园区平台积极整合中关村的政策优势和服务资源,搭建了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服务平台;在创新孵化方面,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器入选了北京市首批未来产业育新基地,通过联动中关村前沿大赛、创客北京等创业大赛,挖掘筛选优质项目落地孵化,并联合中关村各类基金和社会资本支持种子项目快速成长;在新型基础设施和研发服务方面,该园区已建成涵盖融合通信平台、计算服务中心和研发服务中心的数值服务体系,软件园数据中心具备国标A类认证和金融基础设施A类认证,已为多家企业提供算力托管服务;在人才服务方面,该园区打造了长短周期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人力资源服务平台,近年来聚焦AI人才缺口,开展专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以及人才评价、认定服务,联合高校共建产业学院和实习实训基地,联合海淀区开展“海淀工匠杯”人工智能应用与网络安全创新大赛,加快培育行业紧缺人才。

  中关村软件园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园区还将建设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打造人工智能生态培育平台,联合龙头企业、产业资本、创新机构、专业服务等主体,为创新项目提供研发办公、产品展示、项目孵化、创新实验室、开发者社群等服务,与人工智能企业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