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靖在工作中 ■企业/供图
暮春时节,海淀区北新家园小区老年活动室里传出清脆的落子声,便民菜站前,居民有序选购,曾经堆满杂物的空地已改造成雅致的“邻里聊吧”。这个有着四十余年历史的老旧小区,如今处处洋溢着生机。带领这个小区实现蜕变的,是北控发展集团北控物业北京北部片区负责人赵靖。2025年初,这位扎根社区六年的物业人,捧回了“北京榜样·最美物业人”的荣誉证书。
做好“关键小事” 打造“幸福样板”
2019年的北新家园,还远不是这副模样。作为上世纪70年代末建成的央企家属院,这里公共设施陈旧,物业费收缴率不足2%。赵靖记得第一次踏进小区时,废旧车棚里堆满破旧自行车,公共活动空间很少,老人们只能在楼道口支起马扎聊天。
“要让老社区焕发新活力,得先让居民住得舒适,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难题。”赵靖带着团队挨家挨户走访,笔记本上记满了居民诉求。借着“三供一业”改造的东风,她把废旧车棚改造成老年活动站,在车棚角落开辟出便民菜站。小区空地在赵靖精心设计下,一个社区“会客厅”腾空而起,解决了小区公共空间狭小的难题,被居民亲切地称作“聊吧”。
随着小区生活越来越便利、居住环境越来越美好,业主们的幸福指数也飙升至89%,在西三旗街道名列前茅。北控物业的服务也得到小区业主的高度认可,物业费收缴率从刚接管初期的2%提升至96%,实现了物业与业主的“双向奔赴”。
破解陈年难题 提升居住品质
2023年冬天的一场急救,至今让赵靖心有余悸。西城区小马厂东里北院的张大爷突发心梗,因为消防通道被占,医护人员只能侧身抬着担架在车缝中穿行。这么大的安全隐患必须赶紧解决。
面对棘手问题,赵靖没有退缩,白天,她跑遍小区寻找可利用之处,到小区门口同门卫一起疏导小区进出车辆,面对居民的不理解,她始终微笑着耐心解释、沟通。晚上,她趁业主下班在家,挨家挨户收集停车需求。她用真诚与付出打动业主,最终在广大业主的支持下,物业对小区停车系统化整改,规范了停车秩序,停车和出行都更加便利。
去年雨季,石景山永乐西小区45号楼漏雨。想要修缮,却困于维修资金。赵靖翻遍政策文件,发现市场化物业使用非商品房维修基金尚无先例。
“没有路就蹚条路出来。”她连续两周奔波于住建委、国资委和街道之间,整理出厚厚的申报材料。当维修方案需要全体业主签字时,她带着团队在暴雨中逐户讲解,她带领项目团队线上线下齐宣传,把维修方案、费用明细、维修耗时都清清楚楚告知业主。最终,45号楼的楼顶防水维修得以顺利完成,成为石景山区首例市场化物业使用非商品房公共维修基金案例,并被作为旧改样板全区推广。
践行绿色低碳 高效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2020年,垃圾分类工作在北京市全面铺开,赵靖联合社区及志愿者,迅速投身到这场绿色行动当中。
在北新家园,66个垃圾桶随意摆放,十分影响环境美观。赵靖带领项目人员认真统计分析每个桶站每日的垃圾投放量,规划出合理的桶站配置数量及位置。通过与属地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多次沟通,最终将66处桶站缩减到12处,并保证每个桶站前有人宣传引导,实现垃圾分类正确投放。
赵靖还将北新家园小区垃圾分类的成功经验引入到西三旗项目管理的其他小区。她因地制宜,根据每个小区的不同特点制定垃圾分类工作方案,优化桶站设置,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规范高效开展。经过项目全体人员不懈努力,西三旗项目的北新家园小区、电科院小区、悦秀路80号院陆续获得“北京市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荣誉称号。
始终如一的用心与坚持,让赵靖收获了业主的赞誉,也赢得了荣誉。也是这份坚持,让小区“靓”起来,也让民心“暖”起来。赵靖依旧步履不停,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排上日程,让老小区不断升起新希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