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建亦庄科创园 ■企业/供图
在北京市全面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战略背景下,位于北京经开区产业核心区的北科建亦庄科创园以“产城融合、空间再造、产业升级”的创新实践,荣获“2024年度城市更新典范”称号。
作为北京国资公司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平台,北科建集团深刻把握《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要义,成功将北科建亦庄科创园转型升级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园区通过“空间重构+产业重构+生态重构”实现土地利用率、单位面积产值的显著提升,为北京破解存量空间瓶颈、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成功范例。
从传统厂房到医药产业园区
北科建亦庄科创园前身为以光电照明产业为主的传统产业园区,承载着北京产业发展的历史印记。北科建集团接管园区后,与经开区政府积极沟通,结合市场情况重新进行产业定位规划,确定将园区建设成为以生物技术大健康产业为主导的生物医药专业产业园区。2023年6月,园区成功获得经开区政府城市更新批复。
目前已经完成竣工备案的园区二期规划为高标准生物医药厂房载体,总建筑面积约5.9万平方米,集超大空间、超宽柱距、高层高、高荷载、高生产空间使用率于一体,满足生物制药企业大型设备安装、清洁车间搭载等需求。
在二期建设策划阶段,园区采用前瞻性设计,通过预留屋面设备布置条件和内置工艺风井,增设外挂楼梯等方式,在避免新增设备对建筑本体破坏的前提下,既保证生产排风需求,又维护了建筑立面的完整性,满足不同阶段企业的租赁需求。这些空间的升级和技术创新使园区具备承载生物医药领域高标准企业项目的硬件基础,并有效提升载体品质,成功让传统工业园区焕发新生。
构建产业升级“加速引擎”
在生物医药产业应用方面,北科建亦庄科创园面向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企业生产制造的多功能需求,将货运流线规划、标识系统优化、景观空间重构等要素整合为支撑产业发展的“隐形基础设施”。
在能源配置更新升级方面,园区邀请资深生物医药领域设计专家,对园区电力、热量供应标准进行细致研究和严谨论证,最终确定符合生物医药生产标准的能源配置方案:电力约200VA/㎡、热力供应约210W/㎡。同时,园区创新设计了分布式变配电系统,通过预留电路接口构建“市电+应急电源”双保险,进一步提升园区用电稳定性,保障企业连续生产需求。 此外,园区不仅充分考虑生物医药企业的实际需求,更深度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双碳”战略示范样本。园区能源中心采用燃气锅炉+分体式CO_2空气源热泵+烟气余热热泵系统,优化能源结构,有效降低碳排放,能源站供热设备改造后,可实现年节约标煤134.94吨,折合单位面积能耗节约2.41kg/㎥,节能率达到14.96%,实现能源综合利用率显著提升。
摒弃传统工业园区的功能割裂模式,园区通过梳理零散绿地、拓展空间场地,打造具有美观性、趣味性、功能性与社交性的集中绿地、林荫步道等一系列户外活动场地,绿地面积约1.32万平方米,绿地率达20%,将严谨科研与柔性场景相结合,使园区超越了传统产业园的工具属性,进化为创新交互的生态场域。
城市更新激活空间资源
如今,北科建亦庄科创园通过城市更新激活空间资源,不仅实现了自身价值的突破,也在区域发展中产生显著的“乘数效应”,使园区土地价值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实现产业能级跃升。目前,园区已引进企业16家,医药相关重点企业12家,产业集聚度达75%,其中上市企业1家、专精特新(含“小巨人”)3家、国高新7家、瞪羚企业2家、创新型企业3家,初具生物医药产业生态,有效推动了区域产业结构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进一步转型。
在产业培育方面,园区引入英国P4精准医疗加速器,建立国际合作关系,为园区企业下一步的发展和融资奠定坚实基础,为区域产业结构向高科技产业转型提供助力。
在经济效益层面,园区对地方税收的贡献显著提升,并通过配套升级、服务功能完善,形成“园区+社区”的经济活力圈,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
在社会效益层面,园区基于生物医药产业创造了大量高端就业机会,提高了区域的就业率和居民的收入,并通过人才公寓、创新创业基金等配套政策,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集聚,形成“技术—产业—人才”良性循环的创新生态圈,带动区域人才密度稳步提升,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此次获得“2024年度城市更新典范”称号,不仅是对园区改造升级成效的权威认证,也是北科建集团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生动见证。未来,北科建亦庄科创园将持续以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为主导方向,进一步深化“研发—转化—生产”全链条生态建设,依托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联动上下游产业链资源,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极。以“空间向新”推动“产业向新”,用“园区之变”呼应“城市之变”。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