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外景 ■企业/供图
近日,“科创协同聚合力·产业融合链未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推介会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举行,来自京津两地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300多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协同创新路径,共谋未来发展蓝图。
现场,涵盖智能制造、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45个优质项目正式签约落户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项目计划总投资额为207.88亿元。除京津冀项目外,诸多来自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全国其他地区的项目也纷纷落户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未来,这一京津“双城记”的重要载体平台,将为京津两市重点企业提供产业链、供应链配套支撑。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是中关村发展集团与宝坻区共建的新型产城融合示范区,也是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承载节点。8年来,其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营,基础设施得以快速完善、产业项目初步集聚,构建了“北京研发、科技城制造转化”的发展模式和“类中关村”产业生态体系,已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在产业布局上,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围绕京津两市产业发展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整合资源,立足服务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为奔驰、理想、小米、长城、京东方、TCL中环等京津两市的龙头项目提供配套支撑,成为京津产业协作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中关村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潘金峰表示,中关村发展集团将聚焦发挥“政策制定的参谋助手、招商引资的排头兵、生态构建的主力担当”作用,进一步支持科技城深度参与京津冀产业分工,强化产业链协同的角色;多方协同为园区内外科创企业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融资方案;充分发挥集团作为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商的优势,为园区企业和属地政府提供从“月嫂”到“博导”全周期、从“中餐”到“西餐”全栈式的科技创新服务,构筑具有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的“类中关村”产业生态体系,助力京津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迈上新台阶。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成立于2016年,园区规划面积14.5平方公里,分4期开发建设。其定位于打造全国一流创新生态试验田、京津冀产业协作引领区、中关村成果转化聚集地、京东宜居宜业品质城,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能源与新材料及现代服务业的“4+1”产业。截至目前,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已累计吸引1800余家市场主体入驻,培育出27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7家雏鹰企业、1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及12家种子企业、4家瞪羚企业。随着无人驾驶、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的应用场景纷纷落地,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奔跑速度越来越快。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