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江在工作中 ■企业/供图
“与传统的人工监控和管理方式相比,智慧楼宇能够实时监测各种环境参数和设备运行状态,并通过智能调度和优化能源,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能为业主提供更舒适便利的服务。”“北京大工匠”,金隅环贸中心物业管理部副经理、智能楼宇创新工作室领军人孔祥江介绍,智能楼宇集成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
自2002年入职北京金隅投资物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孔祥江先后做过强电电工、消防主管、电梯主管、弱电主管等。智能楼宇快速发展,让他也有了新的身份——智能楼宇管理员。
智能楼宇管理员是体现未来城市发展特征的先导型职业人才。“相比以前,新身份对个人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更高,也让我有了更多提升自己的动力。”孔祥江说。
刚刚入职的时候,孔祥江被分到工程部,工作内容偏重强电方面。也是这段工作经历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锻炼了他的适应能力。
有一次,楼宇客户的风机控制电路出现故障,师傅派孔祥江入户维修。当他站上梯子,发现客户正盯着自己看时,脑子突然一片空白。“其实,我之前在学校的成绩不错,实操练习也挺好的。可就在那个节骨眼上,捣鼓了半天,还是没修好,汗都冒出来了。最后,只好把师傅请来了。”孔祥江说,这就像学生平时复习挺好,然而进了考场却没考好一样。
经过这次事件,孔祥江意识到,在工程领域,即使理论知识都掌握了,校园里的实操练习也游刃有余,但这些与实际工作仍存在差距。“很多经验和知识,必须到现场去历练打磨。”孔祥江说。
学习已然成了他工作生活中的习惯。上班时,脏活、累活他总是抢着干,因为他深知实践出真知。下班空闲时间,说明书、资料书从不离手,这让他对理论知识了然于心。
孔祥江成为智能楼宇管理员后,学习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智能楼宇管理员面对的是技术更迭迅速的智能楼宇建筑,每项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支撑,必须不断学习,适应社会的新发展。”他说。
新的岗位,新的挑战。“大厦的安防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红外报警、门禁、火灾报警控制系统等,上学的时候我都接触过,但是学得不够精深,所以需要再学习。”孔祥江说。
好学的孔祥江,开始仔细研究设备手册,并积极实践。有一次,他负责的楼宇进行收费系统升级。为避免影响大厦内商户的正常营业,他带领厂家工作人员通宵工作。第二天早晨,新系统本应投入使用,却出现了意外——升级失败了。“幸好,我们做足了应急准备。”孔祥江介绍,一方面,他们启用应急系统保障大厦内的正常消费;另一方面,紧急开展数据恢复与修复工作。终于,在连续奋战30多个小时后,系统升级顺利完成,既没给客户也没给自己的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他心里的石头这才终于落了地。
作为一栋楼宇的管理者,需要对全局了如指掌,这样遇见问题时,才能统筹全盘,做出快速反应。“这是基础要求,不过工作中,也要根据每个客户的实际情况,去关注细节。”孔祥江认为,工匠精神中的“精益”,在自己日常工作中的表现之一便是关注细节。
孔祥江回忆起一次客户反复报修空调的情况。楼宇内某层的客户报修空调不制冷,维修人员两次上门现场维修,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孔祥江带着团队第三次上门。“到了现场,控制系统的一切指标显示均正常,但屋内的风量的确不足。”孔祥江立刻判断,问题可能出在平时容易忽视的地方。
于是,他与团队成员爬到顶棚空间,逐一查看管道和阀门,最终发现,原来是顶棚管道内的一个回风阀螺丝松动,导致风量不够,制冷效果不佳。调整好螺丝后,孔祥江又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这间屋子内部的回风口数量较少,这也是影响空调制冷效果的原因之一。于是,他为客户提供了额外服务,增加了回风口。“空调效果马上就变好了,原因很简单,就看你能不能细心发现。”孔祥江介绍,事后,客户多次对团队表示感谢,这一案例也作为工作经验在公司内进行了分享。
为提升服务体验,秉承精益求精的精神,孔祥江带领企业团队完成了弱电系统、电梯设备以及安全生产工作相关制度、预案和操作规程的编制工作。同时,他参与了金隅投资物业管理集团物业服务2.0和3.0标准的编制,为该集团物业服务的高标准化与高品质化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参与组建的提升温湿度品质QC小组,其成果荣获北京市第六十九次QC小组成果发表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智慧楼宇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保障楼宇建筑设施的可持续升级,创造出既舒适节能又健康智能的理想空间,成为了行业的重要课题。我将一直围绕客户需求,努力学习,提升自身能力,积极实践,将日新月异的技术应用到我所服务的楼宇中,让大家感受到便捷、舒适。”孔祥江说道。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