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整治后,蓝色港湾商圈非机动车停放整齐                        ■记者 周宇杰/摄

   近年来,本市交通综合治理工作持续深入开展,锚定“便捷、顺畅、绿色、智慧、安全”目标,通过“一街一策”推进区域交通综合治理,不断提升市民交通出行的幸福感,涌现出朝阳区麦子店街道等一批先进典型。

  麦子店街道精雕细琢地区交通脉络

  在位于东三环与东四环之间的麦子店街道,辖区内有蓝色港湾、朝阳公园、亮马河等多个商圈,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经过三年综合治理,这里的变化肉眼可见。居住在附近已近30年的郝阿姨告诉记者:“我所在的枣子营街居民区多,并有学校,环境复杂。在经过综合治理后,道路由窄变宽,停车更加规范,曾经存在的出行高峰堵车等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

  朝阳区委麦子店街道工委副书记李霄告诉记者,麦子店街道的交通综合治理工作已经进行了3年,始终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痛点、难点问题,坚持缓堵保畅、标本兼治、全域治理,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地区交通脉络,接连啃下多个“硬骨头”。

  近年来,该街道利用大数据开展停车精准化管理,通过多方力量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合作。为解决停车资源紧张的问题,全面梳理整合停车资源,挖掘停车资源547个;设置错时共享停车场6处,为居民提供400余个停车位。同时,在朝阳公园西路、碧湖居南路、枣子营街等11条道路实施道路电子收费管理,上线停车位791个。周边居民符合办理道路停车居住认证条件可享受停车优惠,道路通行效率显著提升。该街道结合多方力量,对违停车辆、僵尸车、占位违规三四轮车及非机动车先劝离再清拖,累计劝离、清拖违规车辆200余辆,道路停车秩序焕然一新。

  区域路网整体通行效率提升27%

  针对亮马河景观治理、蓝港商圈、学校及地铁接驳等重点点位,麦子店街道逐一制定整治措施,打通景区交通“血管”之淤堵,打造宜商交通环境。

  蓝色港湾作为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国家AAA旅游景点,人车汇集、流量较大。该街道联合相关单位进行多次现场沟通协商,规划研判,一处一策,最终取消存在安全隐患的停车场。其协调朝阳公园开放北一门停车场,并协调采取免费停车4小时、几家社会单位错时停车等有针对性的措施,既解决了停车难问题,又对停车进行了分流。同时,其打通两条道路微循环,设置200余个路侧停车位,分散交通压力;科学施划非机动车停车区,设置共享单车电子围栏,确保共享单车停放有序。此外,针对蓝色港湾商圈外卖车辆交通秩序难题,通过加装回型门、旋转门,改造非机动车停车区,以及优化取餐线路、安排专人引导摆放等方式,有效保障了道路通行顺畅。

  通过持续优化路网布局、加强交通疏导、实施智能化管理,区域路网整体通行效率提升27%;朝阳公园路节假日拥堵时长缩短28%,分流路段(朝阳公园西路等5条道路)承载车流量占比达35%。该街道联合交通部门对交通信号灯、行车路线进行了优化,在节假日增配人手在路口进行秩序引导,有效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

  持续深化全市重点区域交通治理

  据了解,在麦子店街道综合整治后,区域交通环境得到周边居民的广泛好评。居民满意度调查显示,90%的受访者对整治效果表示认可,较改造前提升45个百分点。12345市民热线交通类投诉量同比下降80%,舆情从“集中吐槽”转向“主动点赞”,居民普遍反映出行更加便捷、停车更加规范、道路更加安全。

  李霄表示,下一步,街道将分阶段开展霞光里霄云商务区、地铁三元桥站交通整治提升项目;聚焦“两河一带”世界级滨水经济区建设,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速麦子店地区的国际化社区建设步伐。

  市交通委综合治理处处长、二级巡视员董路加介绍,市交通部门将继续总结推广朝阳区麦子店“吹哨报到”、多元共治、精细化治理等交通综治经验做法,激发各区在交通综合治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持续在重点区域开展机动车停车管理、非机动车停放秩序规范、“学医景商”周边交通环境优化、交通拥堵点位治理、慢行系统品质提升等,推动打造更多环境优美、秩序和谐、群众满意的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