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保员正在对电梯设备进行“听声诊断”                             ■记者 董一鸣/摄

  早上9点,首开集团天宇公司电梯维保人员张维与同事二人来到朝阳区干杨树小区。两位维保员和物业负责人打过招呼后,前往小区6号楼楼顶的机房。进入机房后,张维打开电梯的主机柜,操控板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开关和各种指示灯,他和同事仔细检查里面的每一个开关。在不到4平方米的电梯轿顶上,张维和同事头戴安全帽,不一会儿,汗水就顺着脸颊流淌下来。

  高温酷暑,电梯故障发生率有所上升。为保障电梯安全,首开天宇公司加大维保力度,为一台台电梯做“体检”,确保电梯不“中暑”,能够安全运行。“电梯维保涵盖多方面,包括主机、钢丝绳、门机等,如果导轨不加润滑油就很容易产生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门机如果不保养,很容易卡住,导致电梯无法开门,进而停运。”张维告诉记者,每次电梯维保需要2名维保员。干杨树小区共有35台电梯,楼层越高,保养所花费的时间就越久。

  在电梯行业,有句行话叫“三分制造,七分保养。”电梯就像人的身体,维保电梯如中医“望闻问切”,需要电梯维保员对电梯所有的零部件了如指掌。“按照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每15天就要对电梯维保一次,一个月内要对所辖电梯至少巡检2次。”首开天宇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电梯的日常维保工作比较繁琐,一部电梯完成所有的维保流程大约需要2到3个小时,平均每天要维护4至5台电梯。因此,电梯维保员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

  在干杨树小区,张维和同事检查完机房后,又来到检修电梯的井道。在确认轿厢内没人后,张维和同事熟练地将电梯降到合适位置,随后用机械锁打开电梯门,抬腿踏上电梯顶部,准备开始检查。狭窄幽暗的电梯井道里,除了一盏小小的照明灯外没有其他光源,抬头往上看,一根根笔直的钢缆延伸至楼顶;再往下看,一片漆黑。由于电梯井道内没有通风口,高温天气作业时,井道内不仅要比外面温度高,空气里还夹杂着灰尘和机油的浓重味道。维保员在高温作业时经常汗如雨下。“一般从机房做完维保出来,身上的衣服就被汗水浸透了,再加上井道里灰尘多,每次维保完电梯后,出来都变成泥人了。”张维说道。

  借助轿厢顶部的应急灯,检查完轿顶上钢丝绳、限速器等设备后,随着电梯升降对井道内的各种零部件逐层检查,“现在电梯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保护措施也越来越多,每层都有一套安全措施,如果部件出现松动,或者被灰尘覆盖,都有可能导致电梯出现故障。”张维说,每一次电梯保养,例行检查的项目按大类分有30多项,如果按小类细分,则有100多项,进入井道,要逐层仔细检查,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

  两个小时后,张维和同事完成了这部电梯维保工作,虽然电梯已经正常运行,但二人并未撤去黄色的警示牌,而是走过去自己使用了一遍刚刚保养完的电梯。“我们一直是这样,维保完必须自己先试用,观察一下是否安全。”张维说,电梯作为特种设备,关乎着众多市民的安全,因此,电梯检验员责任重大。

  据了解,首开天宇公司电梯管理业务目前分为5个板块,分别为老楼加梯、电梯更新、电梯大中修、应急抢修、电梯维保。自首开天宇公司成立以来,老楼加梯项目在北京市区域内持续推进,已成功完成1000台电梯的更新工作,电梯大中修累计完成434台,应急抢修累计完成1500余台。目前,首开天宇公司承担着5428台电梯维保工作,每天有千名电梯维保人员坚守岗位。“我们全天待命,如果遇到故障现场,要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张维说,工作虽然辛苦,但想到电梯维护好后能给居民出行带来便利,大家就充满了干劲。在接下来工作中,自己会继续坚守岗位,认真维护好每一台电梯,让更多居民通过电梯“直达”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