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助理于东清(左)                                    ■企业/供图

        “离开军营,我也能闪闪发光,永葆军人本色!”“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义不容辞!”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助理于东清这样说。

        1980年,未满18岁的于东清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到北京市消防局。在12年的部队生涯里,他摸爬滚打,刻苦学习,多次参加了北京市大型消防救援,成为一名优秀的消防兵。退役后,于东清继续从事消防工作,任职于国家会议中心,开启人生第二“战场”。

        回忆起部队生涯,于东清说:“尽管现在工作中也有坎坷,但是曾经军旅生活教会了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只要务实勤奋、雷厉风行、诚信有道,办法总比困难多。”

        在于东清服役的第三年里,作为初出茅庐的消防兵,他也遇上了棘手的消防事件。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某液化气灌瓶厂突发大火,灌瓶厂里拥有大量煤气罐,属于易燃危险物品。当时,于东清在专勤班工作,负责前期预案调研。经验尚浅的他,突发事件也让他手足无措。“我当时还算新兵,如何做好现场预案,保证消防灭火能顺利完成都是困扰我的大问题。最后能顺利完成任务,也要感谢我的班长和一些老兵带着我立刻前往现场做调研,他们教会我针对火点位,该设想它火势有多大,应该用周边哪个水源去做灭火,应该用几支水枪,用多少个消防栓,用多少个消防车。也就是在那一次,我非常清楚认识到做好预案的重要性。”于东清说。

        正是这次的突发事件,做好每一次的预案调研成为于东清未来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事情。2007年,于东清从北辰集团分派到国家会议中心工作,任职于安保部消防主管。但当时国家会议中心属于新成立的企业,任何工作起来都要从“零”开始,从头摸索。作为经验丰富的消防兵于东清主动承担起了国家会议中心的安全消防工作。

        “当时刚来到国家会议中心就被图纸‘震惊’,主体建筑27万平方米,门多到数不过来。虽然任务有些艰难,但消防工作刻不容缓。随后立刻开始做调研,每天打着手电筒进入地下室,熟悉建筑都有多少个重点部位,重点防火部位又有多少个,治安防范部位该怎样设计。最后与团队协商设计预案,达到国家治安防火的条件。”于东清说。

        多年来,于东清一直秉承着部队的优良作风和拼搏精神奋斗在国家会议中心。随着国家会议中心的快速发展,企业员工人数的增加,各类会展陆续的开展,消防安全知识也变得十分重要。据企业员工介绍,每位员工手中几乎都有一张消防知识的卡片,而且不定时还会进行抽查。除此之外,企业也会经常举办消防演练竞赛,让员工对消防知识掌握得更熟悉。

        “群防群治”一直都是于东清倡导的消防理念,在他的眼里消防知识和群众相结合,才能达到消防最佳状态。“从我多年的经验里发现,不但要掌握防火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消防技能,才能提高员工自防自救的能力。”于东清说。

        2016年3月,于东清建立了国家会议中心微型消防站。为了让企业加强企业消防基础建设,微型消防站人数共30人,分别设置了站长、副站长、消防员及中控室等人员架构体系,积极开展防火巡查和初起火灾扑救和防控工作,以救早、灭小和“3分钟到场”扑救初起火灾为目标,依托单位志愿消防队伍,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装备,建立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积极开展防火巡查和初起火灾扑救等火灾防控工作。

        于东清带领的安保部有近百人,其中退伍军人有21名。从退伍军人到国家会议中心安全的守护者,于东清凭借部队练就的过硬本领和拼搏精神,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凝聚脚踏实地建功立业的不竭动力,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他表示:“无论过去当兵,还是现在服务会展工作,都将永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用真情回报国家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