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必居是明朝中叶临汾西杜村赵氏兄弟创办的酱园,最初专卖开门“七件事”中的前六件,故名六必居,酱菜只是其中之一。后来店铺就专售酱菜,六必居三字的涵义也随之而变,即:秫稻必齐,选用颗粒整齐、颜色均匀的秫稻为原料;曲蘖必时,制曲发酵要掌握时令;湛炽必洁,用开水烫洗或火烤之法使制菜工具清洁干净;陶器必良,生产使用的陶瓷器皿必品质优良;火齐必得,生产操作过程要严格掌握火候;水泉必香,保证生产用水清澈甘甜。

    六必居不仅是久负盛名的中华老字号,也传承着百年红色基因。1945年,六必居就建立了地下党支部,在北平地下党组织领导下,做了很多工作。

    六必居是北平地下党活动的秘密联络点。据1946年4 月到北平平委工作、曾任平委书记的赵凡回忆:“我进城最初与地下党负责油盐店行业的刘志接上头,为了方便工作,刘志找了个与我接头的地点,在牛街南头路西一个酱菜园,地下党员张喜增在这里当工头。这是一个腌制酱菜的作坊,院子相当大,摆满了大缸,秋季装缸时雇临时工忙活一阵,平时只有两个人看管,翻翻缸,没有人来往,很僻静。作为地下党一个活动场所,为了避免暴露,有重要的事情才来这里接头商量,我又以买卖人身份出现,并不招人注意。”

    六必居早期一批店员接受革命理想教育,加入党组织,为党的事业做出贡献。六必居大部分店员来自河北唐县、完县(现改称顺平县)等解放区,当地县委利用他们回家探亲的机会,把他们集中起来办培训班,开展教育与训练,讲形势、交待政策、下达任务,并从中发现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当时很多地方采取这种“公开办学习班,秘密发展党员”模式。六必居店员回家探亲,接受了早期革命理想教育,懂得了革命道理,有的还加入了共产党。他们回到店里后,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宣传、团结群众,积极开展革命斗争。

    六必居积极参加油盐店行业的革命斗争。解放前,北平有大小油盐店1650多家,店员约20000人,油盐酱醋行业有个行会组织叫油盐酱醋公会。每年农历 3月24日是行会日,这一天全行业店员工人放假一天,由公会举办聚餐、演戏等。1946 年行会日前,平委决定利用这个合法组织进行一次合法斗争,要求资本家发给工人实物工资。平委提出斗争要有理、有利、有节。地下党组织经过事先向会头做工作,主持会议的会头在大会上宣读了以行会名义向资本家提出的三项条件:一是实行实物工资,以150斤玉米为实物工资的标准;二是柜上不得随便解雇工人,解雇或雇用工人必须征得会头同意;三是年终发给每个工人两个月的工资作为分红。会后,六必居油盐店、大生油盐店的资方不答应工人条件,六必居的党员和工人便怠工、罢工。六必居是油盐店行业有名的大字号,在六必居的影响带动下,各油盐店也都展开了斗争,并取得了增资的胜利。

    六必居拥护共产党,支持革命事业,在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老铺东赵致中生有四子,民国十九年(1930年),三儿子赵林,从他手里接过六必居铺东(相当董事长)职位。

    赵林从父亲赵致中手里接过六必居铺东职位,也继承了父亲开明立世、诚信为本、艰难图存的价值观及其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与祖辈的开明不同的是,赵林的开明中有鲜明政治立场。赵林喜欢读书看报听广播,对社会历史发展大趋势和革命斗争局势看得清楚,拥护共产党,支持革命斗争。北平1949年1月31日和平解放前,他把家中位于东四三条和北海附近的两处两进四合院房产,全都捐献给了中共地下党组织。

    赵林去世后,由于两个儿子都投身革命,由侄孙赵煜(赵林二哥的孙子)接任铺东。赵煜接过了铺东职位,也接过了赵林拥护共产党、支持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思想和立场。在后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公私合营过程中,六必居作为北京市10家公私合营试点企业,1954年12月,赵煜带领六必居34名股东、其中13名在职股东率先公私合营,1955年1月1日签署“六必居合营协议书”。在六必居带动下,1956年1月,北京市酱菜行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促进了全国范围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兴起。

    六必居为党为革命培养和输送了骨干人才。赵林像祖辈一样,特别重视子女教育。赵林支持孩子参加学校进步社团活动。在家庭、学校和六必居的红色影响下,长子赵瑞基、次子赵国基双双走上革命道路,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回顾红色基因的传承,核心价值是先进性、革命性、向善性,传承红色基因,就是以此保障六必居酱菜文化及其商业文明生生不息,卓尔不群。

(作者单位:北京住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