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双中心”完成钢结构施工                                         ■企业/供图

        “你看,远远看去,像不像给主体结构戴上了一顶纱帽。”“还真是呢,一下子感觉特别文艺。”刚刚完成钢结构施工任务的北京建工集团衢州双中心项目团队集体站在钢结构屋面下,仔细欣赏着眼前的“作品”。日前,衢州“双中心”钢结构部分亮相。钢结构施工团队用205个日夜的奋战向衢州人民献上了一份新春贺礼。

        由5000余根钢筋铁骨交织而成的空间不规则倾斜曲面网格结构,如同一顶纱帽,让整体工程颜值倍增,但“纱帽”的织就过程可谓是困难重重。

        E座中心大堂前竖墙钢结构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被项目团队公认为是“工程之最”。前竖墙上段单根主杆规格为直径900毫米,壁厚40毫米,长近12米,最重达15吨,倾斜角度为72度。如果按照原方案采用高空散装,两根竖向主杆在自重和焊接应力作用下,可能会变形约50毫米,致使水平主杆与竖向主杆对接口偏差将无法调整。

        为此,项目钢结构团队负责人迂长伟带领团队以“死磕”精神坚决提高施工精度、保障工程质量。项目团队经过反复讨论、验算,最终决定采用抽空中间次杆,三根主杆与下部一根次杆整体拼装,拼装后重量达38吨,履带吊车在此位置正好是满载吊装,施工难度大,大家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方案确定后,大家立刻行动起来,对已安装过下部主杆定位的坐标进行复测,利用实际偏差定位拼装单元的竖向主杆,严格控制焊接工艺和焊接顺序,减小焊接变形。吊装前,迂长伟和团队成员对作业人员和履带司机进行交底,严格检查好吊耳焊接质量、吊索具完好性和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在吊装过程中,项目团队又仔细检查对接口组对质量、高空定位精度等,焊接过程中严格执行双人对称焊接,大家与作业人员通力合作,历经15个小时,钢构件一次连续焊接完成,最终前竖墙主杆对接口偏差小于3毫米,完全符合规范要求。

        施工现场前方紧张有序,钢构件加工制造“后方”紧锣密鼓。“我们这次用到的钢构件空间弯扭、节点复杂,精度要求高,工厂产量不高,供料速度不能满足现场安装进度。”钢结构团队成员张鸿斌介绍。为此,他主动请缨前往钢结构加工厂驻厂监造。刚到工厂,张鸿斌就找到了负责人,积极协商沟通,想方设法解决“生产力”问题,在他的极力争取下,又多了4个车间进行钢构件生产。

        驻厂监造看似简单,实则头绪繁多。型钢、箱型柱、主次梁、管件等都分别在不同的车间制作,走遍所有8个车间,要花费整整半天的时间。为确保建设前方“子弹充足”,张鸿斌经常与前方团队的战友视频连线,第一时间悉知该阶段施工需要钢构件的种类和数量,紧盯加工厂集中资源突击生产。到了晚上,他又会拿出施工图纸再三核对信息,检查是否有遗漏的情况,确保生产与前方所需保持一致。当一批次钢构件加工时,所需运输的车辆也已提前做好准备,这样钢构件就能在第一时间运达施工现场,为高效率、高精准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速度有了,质量可不能拖后腿。”张鸿斌深知“保质量就是提速度”。在钢构件质量验收过程中,他谨慎小心,对每个钢构件的焊缝、外观、除锈等细节严把关,确保不因质量问题再次返场。从去年炎夏到寒冬,张鸿斌坚守了4个多月的时间,当最后一车钢构件发运出厂后,他便直接返回了施工现场,至今未休假过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