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保修师傅进行EDSD系列电源控制器教学                               ■企业/供图

        便携轮胎拆装“大黄蜂”、电动公交便携“起搏器”、全自动的新能源车辆密闭除尘车间……北京公交车维保领域正在越来越多地应用创新技术。创新不是突然的灵感迸发,而是年复一年的积累和坚持。它不仅是个人的创意行为,更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为了快速、省力地完成轮胎拆卸与安装,青年技术传承人赵凯仑发明了一款业内称为“大黄蜂”的便捷拆装设备。通过360度可旋转液压式风炮和升降装置解决了轮胎和风炮沉重的问题。通过带有锁止功能的推拉式底盘可以快速撤下轮胎,在滚轮上轮胎得以自由转动,解决了安装轮胎时对孔难、需要反复调试的问题。每拆装一组轮胎平均节省10分钟,每天拆装50组,每月可以节省大约184小时。

        像这样的公交保修“神器”可不少。北京市劳动模范杨义海带头研发的“电驱公交车心脏起搏器”,重量只有1公斤左右、茶叶盒大小,却是集电量储存、纯电驱动车辆辅助启动、移动电源,应急照明等功能于一体的24伏低压供电便携式设备,极大提高了车辆抢修和故障诊断效率。北京公交维修“实力派”侯兴光带领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们一起研发了多项创新成果,有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的“漆雾遮挡器”,有方便一线生产作业的“公交车乘客座椅垫速拆扳手”,也有处理应急突发情况的“一键制动系统”等。

        公交保修分公司先后成立了8个创新工作室,围绕技术难题和薄弱环节,提出合理化建议,开展技术攻关,进行技术革新、技术培训交流。

        为解决新能源车辆高低压电路系统教学难题,保修分公司一厂创新工作室自主研发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演示平台。电驱动车辆高压教学系统平台以插电式增程混合动力客车为构架,通过3D打印技术建立三维模型,将整车高压运行分成9个逻辑控制部分。每个部分可以模拟实车控制状态,形成一套完备的电驱动车辆高压教学系统。电控电路系统教学演示平台则全比例模拟整车,采用透视方式完整展示公交客车全部电路线束的种类、分布及对接联系。

        保修分公司三厂杨义海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个个都是机电维修高手。他们在创建之初就成立了新型公交车辆维修技术攻关小组,负责新车型车辆维修技术传播和关键技术攻关工作。针对纯电动新能源车辆的大量投入,在杨义海带领下,工作室研发的低压供电便携式设备,新能源车辆发动机教学设备、车辆制动系统过热监测装置,被广泛应用于纯电驱动车辆辅助启动、驻站维修故障排除、流动抢修服务和先进车型维保教学领域。《车辆制动系统过热监测装置》项目一举夺得公交集团第四届“创青春 汇梦想”青年创新创意大赛总冠军。

        “我们在检测时,要先把公交车ECU控制系统和线束一起拆下,保持线束插接器处于连接状态,然后分别在点火开关关闭、接通及发动机运转状态下测量ECU各端子与搭铁端子之间的电压……”在保修分公司四厂厂区内的一辆公交车上,创新工作室的国务院津贴获得者王翀,正向车间几名青年技术骨干讲解、演示新能源公交车电器元件自检的标准步骤。同时,保修分公司四厂创新工作室为客四1路车队量身定制的保修“故障帮”——“技术问题共享”微信群上线服务,满足运营司机线上修车需求。保修“故障帮”作为传授维修技术、解决疑难问题的新渠道,可以帮助司机尽快掌握新车型的技术性能,提升车辆操作水平。同时,让运营司机与保修人员“结对帮扶”,及时反馈车况信息,确保运营安全。

        双源无轨电车的“大辫子”学名叫集电杆,公交双源无轨电车就是通过集电杆与线网上的高压线连接实时供电行驶运行的。过去车顶“大辫子”一旦脱离了架空线,驾驶员就要下车到车辆外面进行复位。现在,电车保修厂创新工作室技师团队成功应用图像识别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实现了集电杆自动寻找“目标”的功能,只要驾驶员启动按钮,“大辫子”会自动“捕捉”找到架空线并进行复位。

        近年来,保修分公司共获得国家专利授权41项并全部实现了成果转化,提高了职工作业安全系数和工作效率,大幅度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