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宫大街灰色的综合杆与周边街景相融合          记者 董一鸣/摄

          从地铁5号线雍和宫站G口出来不远处,一片小竹林里暗藏玄机,走进去发现,一只占地1平方米多的电力箱“隐身”在此,一般情况下行人发现不了。这是去年完成的雍和宫大街电力箱体“三化”改造成果。“过去这个电力箱在道路南侧,面积比现在大很多,后来我们在电力公司协助下把箱体挪到路北侧,箱体面积比以前小了,之后这里还新建了口袋花园。”东城区城管委副主任王涛说。

          走在雍和宫大街,记者发现,原本路灯杆、交通探头、信号灯等杆体林立,电力箱体占用人行步道等现象已不见踪迹。“目前,全长900米的雍和宫大街,各类杆体设施由原有的233根整合为77根,电力箱体由原有的103台优化为66台,且全部退出人行步道。”市城市管理委景观处副处长陈龙介绍说,《北京市城市道路多杆合一工作导则》和《北京市城市道路电力箱体三化设置要求》近日发布,年内本市将重点推进东城区崇雍大街、朝阳区CBD、海淀区中关村西区等20余条道路“多杆合一”和核心区重点区域、道路100余处电力“箱体三化”治理工作。

          记着看到,新综合杆通体是朴素的灰色,与周边青砖灰瓦的平房院落很和谐。“与柱体光滑的旧灯杆相比,新灯杆的杆体上有上下贯通的滑轨和预留法兰盘起到功能拓展作用,可以在以后任意位置加装设备或是加挂指示牌。”王涛说。

          陈龙介绍,《导则》要求按照电车杆、路灯杆、交通设施杆优先顺序选择母杆,对各类杆体、设备、机箱等进行集约化整合,具备条件的综合杆和综合机箱尽可能“杆箱合一”。同时,杆体、机箱的外观、色彩、风格与街区风貌相匹配。“我们要求施工单位使用的新杆体、机箱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减小杆径尺寸和设备箱体体积。杆体、机箱要预留一定的接口、仓位等,具备一定拓展功能。

          本市对电力、照明及其他设施供电所需的箱式开闭器、箱式变电站的设置,也相应提出了“隐形化”“小型化”“景观化”三化具体要求。“我们通过迁移入建筑物、入地等方式,实现电力箱体隐蔽设置。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现电力箱体外形尺寸、占地面积最小化。通过外形设计、外观装饰等方式,实现电力箱体与周边环境相融合。”陈龙说,电力箱体三化还要与城市街区规划和整体景观风貌相匹配,满足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需求。

          今年,本市将进一步提升首都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水平,年内将重点推进东城区崇雍大街、朝阳区CBD、海淀区中关村西区等道路“多杆合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