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条,因为美味,渐渐地成为了这个城市、这个区域的一张名片。

    武汉的疫情得到了根本控制后,最后一批撤离的援鄂医疗队——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队启程回京,当地政府和群众为医疗队举行欢送仪式,武汉人民打出了“热干面谢谢炸酱面,武汉人民感谢北京白衣天使”的标语;翌年,北京出现散发疫情,武汉派出了医疗队支援北京,喊出:炸酱面稳住!热干面来报恩了。

    炸酱面、热干面,都是城市的名片,还有很多这样的名片——四川凉面、宜宾燃面、重庆小面、广东云吞面、兰州拉面、陕西油泼面、河南卤面、苏州奥灶面……等等。

    名片的后面,还有烟火气,透着温度,炸酱面自然如此。

    炸酱面是北京传统的、有名的面食,家家都会做。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买上两毛钱的肥肉,打一碗散黄酱,炸一锅酱,放上时令的菜码,就上两瓣蒜,便是一顿美味,吃上两碗,管饱解馋。由于在家里最小,大人们、哥哥姐姐们常把炸酱里的肉丁挑出来,放在我碗里,肉丁虽小,那是至今忘不掉的美味和亲情的记忆。

    现在,生活好了,八大菜系云集京城,如同烤鸭,炸酱面仍久负盛名,北京城还有几家专门主打炸酱面的馆子,有的开在胡同深处,两三间小屋,五六张桌子,却食客盈门,做的是回头客的生意;有的开在繁华地段,包间大厅很是气派,食客也是爆满,伙计们一声:来了您呐,透着京味;有的开在旅游景点,幌子上一水是“老北京炸酱面”,这些“老北京炸酱面”大多是新北京人做的,有的做得不错,有的也让食客们失望,觉得炸酱面不过如此。

    炸酱面家家会做,但是家家的味道都不一样,区别就在炸酱上,现在炸酱,很难买到散黄酱,卖散黄酱的北京不过几家,所以一般用六必居或天源酱园袋装黄酱,也有用干黄酱的,用干黄酱还需要用水洩开,也可以再加点甜面酱,这完全看掌勺人的喜好。炸酱的肉丁以五花肉为佳,切成小拇指肚大小。热锅凉油,爆香八角、葱姜,下入五花肉,渐渐煸炒出油来,倒入黄酱,这时,就要开始不停地搅动,人不离锅,黄酱与肉丁在锅中交融,不时冒出几个泡,发出噗噗的声响,不停搅动铲子为的是防止粘锅,一圈圈的重复,不免让人感到枯燥,重复的动作要做40分钟,搅动铲子的次数,一定不比炒“三不沾”的次数少,小火慢熬,酱香慢慢的从锅里飘出来,枯燥的过程也就成了一种享受。

    “炸酱面一小碗,七碟八碗是面码儿”。有了炸酱,还不够,吃炸酱面,最讲究的是面码,面码类似于南方吃面的浇头,放什么面码是很讲究的,主要有青豆、黄豆、黄瓜、白菜、豆芽、香椿、芹菜、水萝卜、菠菜……一年四季的时令蔬菜,融合在喷香的炸酱面里。

    “上车饺子下车面”。儿子每次从国外回来的第一顿饭,吃的都是姥姥做的炸酱面。一碗炸酱面,挑起了北京人特有的乡愁!

(作者单位:北汽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