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冰人”清理隧道顶部的冰凌                                        ■记者 刘偶/摄

        2月13日早上6点,当北京市各扫雪铲冰保障作业队完成春节后首场大雪清扫任务,大街小巷逐渐恢复宁静时,在位于国家体育场“鸟巢”旁的慧忠路隧道内,却开始响起了“咚——咚——咚”的敲击声。循着声音望去,只见公联洁达公司的“打冰人”,身穿加厚工服,戴着绝缘手套、安全帽,拿着又长又重的打冰杆,正站在举升车上清除隧道顶部的积冰。

        清冰凌保障车辆通行安全

        公联洁达公司打冰队共有9名队员,日常除负责大屯路隧道和慧忠路两条隧道内的道路设施管养外,在降雪期间,他们还要负责隧道内冰凌的打冰工作。

        公联洁达公司隧道养护负责人丁军钊介绍:“大屯路隧道和慧忠路隧道属于非全封闭式隧道,整个隧道存在多个露天区间,因此隧道内温度通常比正常户外温度还要低5-6℃。因此每当下雪后,管线上的水汽凝固,就会迅速形成冰凌,直接影响着过往车辆的安全,这就需要在雪后加强对隧道巡视,发现冰凌立即清除,确保车辆通行安全。”

        相比慧忠路隧道,大屯路隧道由于有3个露天段,因此隧道温度更低,积冰问题也更加严重。虽然只经过一个晚上,但是隧道顶部的大部分冰凌已长达30-40厘米,犹如古树树根一般。“如果遇到更大的冰凌,我们的打冰杆就失效了,必须坐着高杆车上去用手锤砸才行。”丁军钊说。

        6米打冰杆高空作业需技巧

        打冰杆作为队员的利器,采用伸缩式设计,共分5节,全长6米,长短可根据需要自行调整。相比过去传统的打冰铁管,打冰队其中的一名队员介绍:“现在的打冰杆顶部都带有一个小尼龙兜,同时兜口处设计有14个桃形打冰齿,这些打冰齿不但可以更方便截断冰凌,同时还能减少打冰后,冰凌垂落的危险。”

        记者站在地面接过打冰杆试了几下,重达8斤的打冰杆由于杆长、杆重等原因,整根杆子的重心全部在上半部分,人手拿杆柄操作起来并不轻松,尤其当队员站在举升车上,其难度更是增加数倍。

        “隧道内的气流都在上部,我们平时站在距地面约6米的举升筐内,大风经常吹得连人带杆来回晃,特别不好把握平衡。尤其在打冰时,由于冰凌冻得结实,我们必须全身发力,此时稍不留神就会摔倒发生危险。”有着五年打冰经验的打冰队队长关培松介绍,打冰,这个看似没什么技术难度的活儿,其实这里面有着非常多的技巧。

        在打冰时,队员一定要站在冰凌斜下方,采用向外推的敲冰方式,以防冰凌砸伤自己和他人。同时,在打冰时,尽量要敲击冰凌的根部,这样冰凌受力会大一些,防止人员一下发力过猛,身体顺势在举升筐内发生危险。

        自2月13日本轮降雪开始至16日,公联洁达公司共计清理涉及105座桥梁上及2处隧道冰凌3120处,同时修复桥面、道路雪后坑槽病害29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