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控服务保障团队守护冬奥延庆赛区                                     ■企业/供图

        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延庆赛区的高山滑雪中心和雪车雪橇中心两大竞赛场馆即将迎来“绽放时刻”。对于北控保障团队而言,意味着他们坚守四年的成果即将接受世人的检验。

        高山滑雪中心    北控山地运行团队“铁军”保障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7条雪道蜿蜒曲折,竞速赛道落差约900米,是世界上难度最大的高山滑雪赛道之一。冬奥会期间,这里将产生11枚金牌,成为最有看点的赛场之一。而在看不见的“赛场”上,北控山地运行团队200多名成员严阵以待,为赛事保驾护航。1月20日起,这支铁军将进入闭环状态,做赛前最后的准备。

        “其实,每年雪季我们都执行半军事化管理,早就习惯了这种状态。”北控京奥公司媒体总监惠士桥坦言。2018年,山地运行团队从“零”组建,承担起缆车运行、雪务保障、山地防护、山地运输、雪道救援五个方面的工作。经历了多个雪季的打磨,团队对手头的工作已经游刃有余。

        深冬以来,小海陀山上天寒地冻。7条赛道造雪和压雪工作已经全部完成,眼下正在进行冰状雪制作。目前2条训练道的冰状雪制作已经完成,开始进行冬奥试滑作业。

        延庆赛区温度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是冰状雪制作最佳时期。打造冰状雪赛道需要打开雪道、压雪、犁雪、注水、平整等多个步骤,每一步都离不开工作人员的精耕细作,平均一条赛道耗时2-3天。

        “从各方反馈来看,赛道完全达到了冬奥会标准。”惠士桥说。截至目前,4条训练道全部完成冰状雪制作,主赛道冰状雪制作正在进行中。

        冰状雪赛道维护也是团队重点工作之一。前期,团队开展不同气象条件对冰状雪赛道质量影响的试验和研究,为保障工作积累了经验。针对赛时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山地运行保障团队也做好了应急预案。团队与气象部门建立了沟通机制,会提前获取赛前72小时、48小时、36小时以及12小时的天气情况,一方面可以确定办赛时间,另一方面可以随时对雪温进行测试,保障冰状雪达到赛事要求,如果遇到高温或者大风天气,将提前进行注水和修护,维护赛道的坚固性和平滑性。

        山地运行团队的驻地距离高山滑雪中心仅需20分钟,是除了运动员以外离场馆最近的团队。造雪季开始以来,每天早上他们5点就要起床,赶赴各个点位。眼下,他们的保障工作即将迎来“攻坚时刻”。“大赛终于要到来了,大家满怀期待。我们将全力完成好赛时的各项任务,呈现一场精彩的雪上盛宴。”惠士桥说。

        雪车雪橇中心    北控保障团队全能专业服务

        和高山滑雪中心相比,雪车雪橇中心从1月4日起提前进入闭环状态。30余名来自北控的保障管理团队人员,承担起设施维护、冰务作业、塔台播报、场馆内交通运输、清废保洁等多方面任务。

        光洁的赛道上,冰务作业团队正在进行赛道维护工作。这既是一份体力活,也是一份技术活。“即使没有使用,每天我们也要进行至少两次赛道维护,清理冰霜、尘土等杂质。比赛期间难度就更高,可谓‘争分夺秒’。”冰务组长陈海滨介绍:“我们要趁着比赛间隙清理雪车雪橇高速滑行带出的的冰碴。晚上最后一轮滑行结束后,我们还需要认认真真养护一遍赛道,该补的补,该修的修,做到赛道顺滑。”

        从去年10月开始,雪车雪橇中心接连进行了多场测试赛。此次亮相,赛道制冰获得了高度评价,也坚定了团队的信心。“我们制冰团队工作水平已非常接近国际制冰师,一些关键点位的工作水准也不逊色。”

        场馆里,塔台播报的声音在回荡,这是场馆运行的“指挥中心”。从这里发出各种指令,指挥着各个环节高效运转。眼下,塔台团队与医疗对接、制冰团队正进行协同测试,确保赛事准确无误地运转。

        赛道上,运动员操纵着雪车雪橇从出发区一路直冲向下,用速度赢取比赛;而在赛道的背面,由8辆运输车组成的运输团队反向行之,将运动员和设备从结束区运送至出发区,接力运输,循环往复。

        这是因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依山而建,赛道全长1975米,运动员出发位置高,结束位置低,垂直落差超过121米。“我们配备了10名司机,每一位都是经验老道,只需要5分钟,就能将运动员和雪车雪橇安全送达出发区,保证比赛的观赏性。”

        对于陈海滨而言,眼下每一项任务都必须做到运行良好。从2017年开始,他先后参与到了雪车雪橇中心的建设和保障工作中,从土建工程师转行场馆冰务组长,看着这座建设难度极大的场馆从无到有,如今即将迎来世界顶级赛事,他既感到荣幸,又感到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掉以轻心。